返回首页

古代女子的字?

155 2024-03-31 12:36 admin

一、古代女子的字?

在先秦时代,贵族女子都是有字的!那时的都是不但有“名”,还得有“字”。

“名”取得很早,规矩是:在孩子刚出生三个月的月末,选择吉日给孩子剃去胎毛——但不是全剃,其中一种规矩就是男孩留下左边的胎毛,女孩留下右边的胎毛,《礼记·内则》谓之“男左女右”,这大约就是“男左女右”的来历,然后又有一套仪式,爸爸亲自来给孩子取名,这个名不但要被遍告宗族,还将被登记在册。

(杨宽:《古史新探》,第179-180页) 至于取“字”,那就晚得多了,男子是二十岁行冠礼的时候由嘉宾来取,女子则是在许嫁而行笄礼的时候所取,即《礼记·曲礼》所谓“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女孩子许嫁,行笄礼而后才会有“字”,所以闺女待嫁便可称为“待字”或“待字闺中”,“字”也因此有了“许配”的引申义,比如一位老伯伯看中了一个小伙子,于是“字以其女”,也就是把女儿许配给了他——即便随着时代的演进,女孩子家已经不再有“字”了,但“字以其女”的这个说法还是沿袭了很久。

二、古代女子的姓氏?

中国古代女子的姓氏由“妻从夫姓”到“妻冠夫姓”,比如已婚妇女都有两个姓氏。

对已嫁女子以夫家姓氏相称的习俗,大致在汉魏构成雏形,到南朝形成风气。比如李氏、王氏…这就是五代以后已婚妇女留在官私簿籍上的“称谓”。而在场合、官私文件中,由于众多人同用一个姓氏的现象,这种简化的称谓难以起到识别作用。于是就把丈夫的姓氏加在妻子的姓氏前面,如“刘王氏”、“赵邢氏”,这就是“妻冠夫姓”,能标明已婚身份,又提示她是某姓成员及其母家的姓氏。

三、古代女子的规矩?

所谓的古代女子礼节,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古代女子的帽子?

在古代女人可以说不戴帽子的,女子十五岁便束发戴笄,用“巾帼”在后面挽头发或者把头发包扎定型。

古代戴帽子的女人有两种一时皇后贵妃和公主之类的贵族妇女,有戴“凤冠”“花冠”之类的特权。还有一些有官位的侍女也戴帽子,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唐朝时曾在上层贵族妇女中流行过从胡人那儿传过来经过改进的帽子叫“帷帽”,四周有纱缦围绕,用来防沙,“遮脸”,防止陌生男人偷看自己的“女人”,相当于今天的伊斯兰地区妇女的黑纱。

中国女人普遍带帽子的传统是从清末开始的,是学习西洋女性的,各种凉帽,挡风帽,起初也可以说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后来体现的便是彻底的装饰品和实用价值。

五、古代女子的别称?

“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故对年轻美丽的女子总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丽人”、“玉女”、“娇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称。

“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六、古代女子的谦称?

1.佼人:美好的意思,指美人。

2.婵娟:色态美好的意思,后用来指美女。

3.千金:旧称别人的女儿,含有尊贵之意。

4.娇娃:也作娇娘,指美丽的少女。

5.丽人:光彩焕发,美丽,指美貌的女子。

6.佳人:“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指美人。

7.女公子:旧时对别人女儿的尊称,现用来称谓外国人士的女儿。

8.玉人:用以称谓美丽的女子。

9.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

七、古代女子的等级?

夏朝:

一等:侧夫人

商朝:

一等:侧妃

周朝:

一等:夫人

二等:嫔

三等:世妇

四等:御妻

秦王国:

一等:夫人

二等:美人、美人

三等:姬、良人

四等:八子

五等:七子

六等:长使

七等:少使

西汉:

西汉初期:沿用秦制

西汉后期:

一等:昭仪

二等:倢伃

三等:娙娥

四等:姬、傛华

五等:美人

六等:八子

七等:充依

八等:七子

九等:良人

十等:长使

十一等:少使

十二等:五官

十三等:顺常

十四等: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

待选妃嫔又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位号。

恢复三夫人九嫔制

一等:夫人 贵嫔、夫人、贵人

二等:嫔 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

三等:世妇 才人

四等:御妻 中才人

一等:夫人 贵妃、淑妃、德妃

二等:嫔 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

三等:世妇 婕妤、美人、才人

四等:妻(女御) 宝林、御女、采女

唐朝

一等:夫人(妃) 贵妃、淑妃、德妃、贤妃

二等:嫔 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三等:世妇 婕妤、美人、才人、

四等:御妻 宝林、御女、采女

一等:妃 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宸妃

二等:嫔 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充媛、婉容、婉仪、顺容、贵仪

三等:姬、婕妤

四等:美人

五等:才人

六等:国夫人

七等:郡君(后改称夫人)

八等:红霞帔、侍御

明朝初期

一等:贵妃

二等:妃 某妃,视封号而定

三等:昭仪

四等:婕妤

五等:美人

六等:才人

七等:贵人

八等:选侍

九等:淑女

明朝后期

一等:皇贵妃

二等:贵妃

三等:妃 某妃,视封号而定

四等:嫔 某嫔,视封号而定

清初

一等:妃 宸妃、贵妃、淑妃、庄妃

康熙时期以后

一等:皇贵妃

二等:贵妃 某贵妃,视封号而定

三等:妃 某妃,视封号而定

四等:嫔 某嫔,视封号而定

五等:贵人 某贵人,视封号而定

六等:常在

七等:答应

八、古代女子出嫁?

古代表示女子出嫁的词有:

1、燕燕于归解释:指女子出嫁。读音:yàn yàn yú guī。引证:先秦佚名《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翻译:燕子飞翔天上,参差舒展翅膀。妹子今日远嫁,相送郊野路旁。例句:今天是她出嫁的日子,燕燕于归,也算是姻缘圆满了。

2、摽梅之年解释: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读音:biào méi zhī nián。引证:先秦佚名《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翻译: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有心求我的小伙子,请不要耽误良辰。例句:摽梅之年的她,暑假时,说媒的,踏破门。

3、施衿结褵解释: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母亲将五彩丝绳和佩巾结于其身。后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教训。读音:shī jīn jié lí。引证:先秦佚名《诗经·豳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翻译:那人过门做新娘,迎亲骏马白透黄。娘为女儿结佩巾,婚仪繁缛多过场。例句:女儿在出嫁前,母亲施衿结褵,一再地告诫不要议论别人的是非长短。

4、嫁鸡逐鸡解释:比喻女子出嫁后只能顺从丈夫。读音:jià jī zhú jī。引证:宋代欧阳修《代鸠妇言》:“人言嫁鸡逐鸡飞,安知嫁鸠被鸠逐。”翻译:人们说嫁鸡随鸡飞来飞去,可你是否知道嫁鸠会被鸠驱赶。例句:虽然不好明说丈夫丑陋,只把嫁鸡逐鸡的常话劝诲他一番。

5、女大当嫁解释:指女子成年后须及时出嫁。读音:nǚ dà dāng jià。引证:清代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九回:“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理之当然。”翻译:男子成年后必须娶妻,女子成年后须及时出嫁,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例句:既然是女大当嫁,我认为你也阻止不了她。

九、古代女子脚型?

扁平因为在古代中国,女子足裹是一种普遍的习俗,需要将脚弯曲起来固定,导致脚型变扁平。这种足裹习俗是源于曹植所作的《洛神赋》中的“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将美丽比喻为仙女,并将其与小脚联系在一起。从而流传开来并经过加工改良,成为一种妇女美德和身份地位的象征。但实际上,这种足裹习俗给女性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和痛苦,如脚部感染、行动不便等。现在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保护女性的健康。

十、古代女子读的书?

古代女子一般需要读女四书:《女诫》、《女训》、《女论语》、《女范捷录》。古代社会要求女子三从四德,不允许女子从事做官、经商等工作,所以在女子的教育上,就要求她们顺从、知礼,就有了被奉为女四书的《女诫》、《女训》、《女论语》、《女范捷录》,这些书差不多就是在说女子要和顺、温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