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颈夹脊穴在身上什么位置

165 2023-02-21 07:04 卓琦

一、颈夹脊穴在身上什么位置

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左右共34穴。

二、颈椎硬膜囊

你好。颈椎病大致有颈椎骨质增生、正常曲度变异和颈椎间盘突出。你这主要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而压迫神经(硬膜囊)使局部代谢循环受阻所引起的。还要看具体压迫什么神经。通常可以分为以颈部症状为主的颈型、神经根受累出现上肢症状的神经根型、四肢运动和感觉障碍的脊髓型、椎动脉受压引起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刺激症状的椎动脉型和压迫食管有吞咽不适或困难的食管型。不知道你的症状具体是什么。其主要反应是疼痛、头晕、呕吐、手麻、失眠、反射性疼痛等。若不抓紧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导致无规律性流涕,视力下降,面瘫或上肢肌肉萎缩等严重后果。

这类疾病一般以做伏案工作较多者易患。从开始的局部炎症水肿形成积液,使患部肌体代谢障碍,到后期堆积形成增生。这一过程中医称之为痹症,痹也就是不通畅之意。建议可采用中药透皮给药,软坚通络,活血化瘀,以促进局部的代谢机能,从而使肌体吸收和代 谢已形成的增生,达到治愈目的。

颈椎患者平时应该注意: 1、避免和减少急性损伤,如避免抬重物…等。 2、改正不良姿势,减少劳损,每低头或仰头1—2小时,需要做颈部活动,以减轻肌肉紧张度。 预防颈椎病的发生,最重要的是,要改善坐姿,埋头苦干时,也可间断地做运动

三、脑脊膜具体位置

脑脊膜在颅骨和椎骨内形成三个腔隙,即硬膜外腔、硬膜下腔和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在脊髓部分称为硬脊膜外腔,是进行硬膜外麻醉的地方,用于外科和妇产科手术。蛛网膜下腔内有大量的脑脊液。腰部的蛛网膜下腔是进行腰椎穿刺和腰椎麻醉的地方。

脑脊膜是包在脑和脊髓外面的结缔组织膜,有三层,由外向内是硬膜(dura mater)、蛛网膜(arachnoid )和软膜(pia mater)。硬膜是较厚而坚韧的致密结缔组织,其内表面有一层间皮细胞覆盖。硬膜与蛛网膜之间有一狭窄的间隙,称硬膜下隙(subdural space),内含少量液体。蛛网膜是由薄层纤细的结缔组织构成,它与软膜之间有较宽大的腔隙称蛛网膜下隙(subarachnoid space)。蛛网膜的结缔组织纤维形成许多小梁与软膜相连,小梁在蛛网膜下隙内分支形成蛛网膜结构。蛛网膜下隙内含脑脊液。软膜是紧贴在脊髓表面的薄层结缔组织,富含血管。在软膜外表面和蛛网膜的外、内表面以及小梁的表面均被覆有单层扁平上皮,软膜的血管供应脑及脊髓。血管进入脑内时,软膜和蛛网膜也随之进入脑内,但软膜并不紧包血管,血管与软膜之间仍有空隙,称血管周隙(perivascular space),与蛛网膜下隙相通,内含脑脊液.

四、属于脊肌位于颈部的肌肉是?

颈以斜方肌前缘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前部为颈部,后部为项部。根据颈肌的位置,将颈肌分为颈浅肌,颈前肌,颈深肌3群和颈部筋膜。

中文学名

颈阔肌

拉丁学名

platysma

目录

1 颈浅肌与颈外斜肌

▪ 颈阔肌

▪ 胸锁乳突肌

2 颈前肌

▪ 舌骨上肌群

▪ 舌骨下肌群

3 颈深肌

▪ 外侧群

▪ 内侧群

4 颈部筋膜

颈浅肌与颈外斜肌编辑

颈阔肌

颈肌 (3张)

颈阔肌(platysma)位于颈部浅筋膜内,为一皮肌,薄而宽阔,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表面的筋膜,向上内止于口角、下颌骨下缘及面部皮肤。

作用:拉口角及下颌向下,作惊讶、恐怖表情,并使颈部皮肤出现褶皱。颈部手术此肌缝合时应注意将断端对合,以免术后形成较大瘢痕。

胸锁乳突肌

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位于颈部两侧,大部分被颈阔肌所覆盖,为一强有力的肌肉,并在颈部形成明显标志。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二头会合斜向后上方,止于颞骨的乳突。

作用: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当仰卧时,双侧肌肉收缩可抬头。该肌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头的正常端正姿势以及使头在水平方向上从一侧到另一侧观察物体运动。一侧病变使肌挛缩时,可引起斜颈。

颈前肌编辑

舌骨上肌群

舌骨上肌群(suprahyoid muscles)在舌骨与下颌骨之间,每侧4块肌肉。

1、二腹肌(digastric)在下颌骨的下方,有前后二腹。前腹起自下颌骨二腹肌窝斜向后下方,后腹起自乳突内侧,斜向前下,以中间腱借筋膜形成滑车系于舌骨。

2、下颌舌骨肌(mylohyoid)二腹肌前腹深面的三角形扁肌,起自下颌骨的下颌舌骨肌线,止于舌骨体,与对侧肌群会合与正中线,组成口腔底。

3、茎突舌骨肌(stylohyoid)居二腹肌后腹之上并与之伴行,起自茎突,止于舌骨小角。

4、颏舌骨肌(geniohyoid)在下颌舌骨肌深面,起自颏棘,止于舌骨体。

舌骨上肌群的作用:当舌骨固定时,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和二腹肌均能拉下颌骨向下而张口。吞咽时,下颌骨固定,舌骨上肌群收缩上提舌骨,使舌升高,推挤食团入咽,并关闭咽峡。

舌骨下肌群

舌骨下肌群(infrahyoid muscles)位于颈前部,在舌骨下方正中线的两旁,居喉、气管、甲状腺的前方,每侧也有4块肌,分浅深两层排列,各肌按照起止点命名。

1、胸骨舌骨肌(sternohyoid)为薄片带状肌,在颈部正中线的两侧。

2、胸骨甲状肌(sternothyroid)在胸骨舌骨肌深面,是甲状腺手术时辨认层次的标志。

3、甲状舌肌肌(thyrohyoid)在胸骨甲状肌的上方,被胸骨舌骨肌遮盖。

4、肩胛舌骨肌(omohyoid)在胸骨舌骨肌的外侧,为细长带状肌,分为上腹、下浮,由位于胸锁乳突肌下部深面的中间腱相连。

舌骨下肌群的作用:下降舌骨和喉,甲状舌骨肌在吞咽时可提喉使之靠近舌骨。

颈深肌编辑

外侧群

外侧群位于脊柱颈段的两侧,有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各肌均起自颈椎横突,其中前、中斜角肌止于第1肋,后斜角肌止于第2肋,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空隙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前斜角肌肥厚或者痉挛可压迫这些结构,产生相应的症状,称斜角肌综合征。

内侧群

内侧群在脊柱颈段的前方,有头长肌和颈长肌等。合称椎前肌。椎前肌能屈头、屈颈。

颈部筋膜编辑

颈部筋膜较为复杂,可分为颈浅筋膜和颈深筋膜。颈浅筋膜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浅筋膜延续,包绕颈阔肌。其深面的颈深筋膜,称颈筋膜,可分为浅、中、深三层。。

词条图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