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今年七月初十立秋,老人说是“闭眼秋,大包伏

254 2022-09-06 17:19 苏伦

老人说今年立秋是“闭眼秋,大包伏”,什么意思呢?

这个说法主要来源于民间,是一种俗语说法,是古人和自然相处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不能完全对应来看,简单了解一下就行。

一、什么是“闭眼秋”?老人说得“闭眼秋”,是指“立秋节气”的交节时间是在中午12点到午夜24点这段时间交节,称为“闭眼秋”。相反,“睁眼秋”是指立秋节气交节时间是凌晨0点到中午12点之前。

所谓的“睁眼秋”和“闭眼秋”是指民间说得“秋老虎”的强度。“老虎眼睛眯成一条缝说明天气十分炎热,就是“闭眼秋”;“老虎”眼睛睁着很大,说明天气不是那么热,就是“睁眼秋”。

今年立秋节气交节的时间是公历8月7日,农历七月初十,具体时间是20点28分57秒,是在晚上交节了,是“闭眼秋”。

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但按古人的经验,“闭眼秋”秋后还是非常炎热的。

二、什么叫“大包伏”?这里的“伏”,指的是末伏。老人说的“伏包秋”指的是末伏开始的第一天刚好和立秋是同一天; “秋包伏”指得是“立秋”以后才开始进入到末伏。

末伏距离立秋交节当天越近,炎热的时间和强度就越弱,称为“小包伏”;末伏距离立秋交节当天越远,炎热的时间也就越长,称为“大包伏”。

要弄明白今年是不是“闭眼秋,大包伏”,就要明白什么时候入初伏和入末伏。

按古人留下的“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秋后一庚数末伏”的方法很容易就能数出今年什么时候入初伏和入末伏。

之前的文章咱们数过,就不再数了,总之今年的入伏时间是7月16日,立秋交节时间是8月7日,末伏头一天是8月15日,显然今年是“秋包伏”,也就是老人说“大包伏”。

热的天数多虽然体感上感觉很热,但是对作物生长是有好处的,有利于籽粒饱满和成熟,更容易获得高产。

最后补充一下什么是庚日,什么是天干地支?干支纪年法中有“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其中,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还有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十天干”称为“十日”,10天一循环,用来纪日。庚就是十天干中的第七位,把带有“庚子”的日子称为“庚日”,相邻的两个庚日相差10天。用一位“天干”搭配一位“地支”的方法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把天干和地支全部对应循环起来,正好是60年。天干比较容易了解,我们下面主要说一下十二地支。

对于十二地支目前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十二地支代表十二个月。古代的认知没有我们现在这么高,也没有先进的设备可以辅助。所以,在过去“观象授时”的年代,我们的先人会根据天刚黑的时候,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一年四季。

例如,古书中有“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的说法。按古人的观察,斗柄转一圈就是一年。

古人还把斗柄转得一圈分成了12等分,并且,把每个等分点到达的时间用二十四节气来的交节时间来表示。例如,今年立秋节气交节的时间是公历8月7日,农历七月初十,具体时间是20点28分57秒。此时,太阳黄经到达135度。

另外,古人还把斗柄转一圈的十二等分的交节点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地支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一年的十二个月。例如,“斗柄回寅”这句古话,是说七星斗柄转到了“寅”的位置,寅是正月,也就是到了立春,阳历新年开始了。

古人在二十四节气的基础上又设立了十二消息卦,每两个节气为一卦,为一个月。例如,立秋和处暑对应的十二消息卦是“否卦”,就是农历七月份,是申月。我们说的“否极泰来”就是出至这个月份。完整的十二个月是:正月寅月(泰)、二月卯月(大壮)、三月辰月(夬)、四月巳月(乾)、五月午月(姤)、六月未月(遁)、七月申月 (否)、八月酉月(观)、九月戌月(剥)、十月亥月(坤)、十一月子月(复)、十二月丑月(临)。

对于十二地支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是以12年为一个周期的12个年份的名字。这种说法主要来源于“岁星纪年”法,什么是岁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木星。木星绕太阳一圈大约是12年,按现在的科学计算是11.86年。从这点来看,古人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够测算出是大约是12年,还是非常有智慧的。

因此,古人就以木星周期的12年来纪年,把木星的周天分成十二等分,叫做“十二星次”。也就是说,木星一年走一个“次”,看木星的位置就能知道这年是木星12年中的第几年了。

随着时间的发展,后来人们又用“太岁”来纪年了,这个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说哪个生肖“犯太岁”,说的就是这个纪年法。

不管用哪种方式来纪年都离不开十二地支,都是和十二地支来对应的。

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在看屈原写的《离骚》有这样一句话:“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那么您能从这句话中看出屈原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吗?期待您的评论!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人了解,谢谢您!感谢阅读。

这句俗语代表今年立秋后还是很热,秋老虎会发威较长时间。空调西瓜老冰棍,一个都不能少。

一、什么是“闭眼秋”?“闭眼秋,大包伏”,这是一句民间俗语,代表了劳动人民对季节气候变化的规律总结。

所谓的“闭眼秋”,指的是下午立秋,也就是在中午12点到午夜24点这段时间立秋,被称为闭眼秋。

与之对应的,就是“睁眼秋”。即从凌晨0点到中午12点,秋天的开始被称为“睁眼秋”。

至于睁眼和闭眼又指的是什么呢?这里指的是老虎。民间俗语说“秋老虎”,也是这么来的,并由此推断出立秋后的气候情况。

如果秋季天气凉爽宜人,气温较低,老虎的眼睛会睁大,“眼若铜铃”。这是“睁眼秋”。

如果是炎热的天气或高温下,老虎的眼睛就会缩成一条缝,甚至眼颊会被苍蝇等昆虫蜇伤。这就是“闭眼秋”。

事实上,每年立秋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而今年立秋时间点是在阳历2022年8月7日20:28:57,这段时间处于一天的下半段,故属于“闭眼秋”。

二、什么叫“大包伏”?这里的“伏”,指的是末伏,“秋”指的是立秋节气。

根据24节气推算,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这样就存在两种情况,一个是末伏在立秋节气之后,一个是立秋当天正好进入末伏。

前者就是“秋包伏”,立秋还是中伏天,所以立秋包着末伏。

后者则是“伏包秋”,因为末伏包着立秋。

一般而言,立秋日与末伏日,隔得越近,天气就越凉;隔得越远,天气越热。所以民间俗话常说“秋包伏,热得哭;伏包秋,凉悠悠”。

另外,虽然“秋包伏”都代表着秋后天气炎热,但是炎热的程度和时间是不一样的,也就是“秋包伏”也分为大小。

事实上,立秋后第二天为庚日,和立秋后第九天为庚日,都叫“秋包伏”,但这两种是有区别的。

如果末伏距离立秋越近,炎热的时间和强度就越弱,就为“小包伏”。而如果末伏距离立秋的时间越远,炎热的时间也就越长,就为“大包伏”。

总结:综上所述,民间所说“闭眼秋,大包伏”,其实指的就是今年立秋时间点在午后;立秋后,末伏时间距离立秋达到了8天,炎热时间非常之长,秋老虎发威很厉害。所以,大家要做好防暑防晒防干旱的准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