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面塑造型图片
1、切好的小剂子,中心宽位置,有筷子压一下;小剂子翻过来,在中心长位置,用筷子压一下;宽面中心位置捏紧,长的两端,向下折回,捏紧。造型就出来了。
2、花卷造型的小剂子都是一样的,基本上做花卷,增加味道是主要,没有味道,基本称为花式馒头和花馍;小剂子用两个大拇指在中心位置一捏,两头捏紧,顺势轻轻一拉,目的就是让层次朝上;在食指绕一圈,压一下一个花卷就做好。
3、用大拇指在小剂子中心压一下;在用大拇指和食指捏回,让层次聚拢一些;顺势绕大拇指一圈,压紧,就好了。
4、小剂子,同样是用大拇指捏一下;一只手捏住小剂子不动,另一只手,把小剂子扭两圈;两个手一起向小剂子中心捏回,稍微整形,就好了。
5、小剂子用大拇指捏一下;右手捏住不动,左手捏住绕一圈,用食指压一下,就好了,比较快手的一个操作。
6、这次是两个小剂子合在一起,层次更明显,用大拇指把面剂子捏一下;两个手向相反方向,扭两圈,顺势,稍微拉长。就好了,对新手来说,是一个比较容易上手的造型。
2. 面塑制作过程图片
1梨的制作方法
取黄色面塑团成球,用手捏出梨的形状,上窄下宽。取褐色面塑搓成条,当做梨的把儿,按到梨的上部,做好了。
2葡萄的制作方法
取紫色面塑,团成一个个小圆球,粘在一起,取绿色和褐色粘土做叶子和枝,粘到葡萄上,做好了。
3桔子和香蕉的做法
取桔黄色和褐色面塑,团成球,捏成桔子的形状就可以了,取黄色面塑,搓成一条条,捏成香蕉的形状,粘在一起就可以了。
3. 面塑的做法
用料
面粉500克
鸡蛋3个
酵母粉或老面适量
植物油80克
食用碱
用老面时添加(酵母粉不用)
白糖50克
步骤 1
将面粉加入鸡蛋,酵母粉或老面,再加入适量清水活成柔软的面团发酵至两倍大。
步骤 2
面团排气,加入植物油揉至光滑,这一步,如果你发面时加入的是老面要加入适量食用碱中和面团酸味。
步骤 3
把面团擀成大薄面饼,再上面刷油,撒上少许干面粉,再均匀撒入白糖可根据喜好加减糖量。
步骤 4
将面饼卷起,根据喜好做成花卷或其他花样,放入烤盘
步骤 5
烤箱预热180度,二百度烤三十分钟即可,也可根据自家烤箱调节合适温度及时间。
4. 面塑造型图片玫瑰
面塑是好东西,在你疲惫的时候可以娱乐,在你伤心的时候可以让你开心起来,在四年级的时候,我们有一次去金州文化中心去进行实践活动,第一个活动就是面塑。
首先老师给我们看了一段有关制作面塑的影像资料,让我们对面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可爱的小兔子,有诱人的大米饭,还有让人口水直流的汉堡包。我们初步掌握了对小动物、食品以及花朵等面塑的制作方法。
老师发完工具后,只听一声令下,开工!大家立马就忙起来。我首先拿黄色的面团揉成一个圆,再小心翼翼地往小棍上捏,可是它就像一个淘气的小孩子,我一往上捏他就成三角形,经过我的拯救,它终于圆了。
我开始弄花瓣,唉,这花瓣怎么这么难捏啊,于是,我就随手贴了几个。我仿佛看到了那枯瘦的玫瑰花可怜的求着我:“拜托,千万不要把我可爱的样子弄成这样,不然的话,我做鬼都不会放过你!”我一下子回过神来,按照花大姐的要求又重新做了一次,这次好多了!我暗暗地想,再添点儿绿叶,所谓‘红花配绿叶’,这时,我好像来到了花的世界,那一丛丛、一簇簇花朵,饱受太阳公公的关怀,变得更加饱满了。
它们在阳光下伴着百灵鸟清脆的歌声,左右摇摆,自由自在,也招来了淘气的小松鼠,他们选了几朵最美丽的,好像要送给母亲… 做事情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的随便做,要用自己的心去做.。
5. 面塑图片简单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等,它是民间艺人在面食上的一种手工技艺。面塑主要以糯米面为主材料,然后使用调料将糯米面染出不同的颜色,接着用手和简单的工具塑造出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人和物。面塑历史悠久,早在我国汉朝的时候就有文字记载,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算得上是源远流长的技艺了。关于面塑,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在战乱频繁的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军师诸葛亮正率兵攻打南蛮,南蛮人不多,但是个个骁勇善战,诸葛亮七擒七纵后,终于将南蛮的将领孟获降服,而孟获在诸葛亮的游说下,终于愿意臣服,诸葛亮此次作战算是凯旋。他带着军队班师回朝,途中必须经过泸水沟,正当军队渡江的时候,江面忽然刮起了狂风,骇浪千尺,正铺天卷地地朝着诸葛亮的军队袭来。诸葛亮调整队伍,退到了安全的地带。
诸葛亮安顿好军心后,他站在江面,大江鬼哭狼嚎,根本是寸步难行,他心里担忧回去的时间被延误,而且这江水古怪,于是便把孟获召来,询问具体缘由。孟获说:“两军交战的时候,死去士兵的亡魂就汇集在这江内,他们因为没有办法回去和自己的父母妻儿团聚,所以便在这里兴风作浪,阻挠我们回去的路程。”
诸葛亮得知原因后,他说:“将军有什么主意,能够让将士们安全渡江?”
孟获说:“军师想要渡江的话,那么就必须要49颗人头来祭祀江水,这样才可保证风平浪静。”
诸葛亮心中百感交集,作战本就有死伤,但是现在要杀死自己军中49个人,心中实属不忍,于是便想出一个计谋。他把自己的厨子给召来,命厨子用面粉做成外皮,里面包着的是黑牛白马的肉,一共塑造出49个人头。诸葛亮此举也是死马当做活马医,他算准时辰,在江边陈设香案,把49个人头—一摆上案几上,接着将酒水洒入江水。刹那间,原本汹涌的大江立刻变得风平浪静,天空也是万里无云,于是军队顺利渡过大江。
6. 面塑的样子
原料:面粉、红枣、酵母粉。
做法步骤:
第1步、酵母粉用温水调开,加入到面粉中揉成面团放温暖处发酵。
第2步、面团发酵成两倍大呈蜂窝状就发酵好了。
第3步、将面团揉匀分成小块。
第4步、将每一份揉匀。
第5步、取一份揉匀,揉成长条按扁,将两边按压的扁一点,用筷子按压上两条印道。
第6步、整理成型。
第7步、用剪刀剪开。
第8步、将剪开的条,3条捏起来。放上红枣。
第9步、另一个形状。
第10步、全部做好了,经过二次发酵。
第11步、上锅蒸熟,开锅蒸20分钟。
7. 面塑作品图片大全
1、面粉250g 、糯米粉50g、食盐25g、防腐剂15g 、甘油25g、开水300g所有原料放在盆中拌匀,将开水均匀浇烫。并不停搅拌把面揉均,蒸45分钟至熟,揉匀放凉,保鲜膜包裹醒面最短一周,加色即可。这里要提醒面团必须醒到才可使用。
2、面粉1斤 糯米粉2两 加水和好,煮好后一边和面一边加入盐半两,甘油适量再和面,放笨酚(要带橡皮手手套!有毒)。也可以用硼酸、水杨酸等,颜料用广告颜色。
3、冬季和面的配方为:精面粉1500克、糯米粉1000克、精盐200克、防腐剂100克、香油250克。
其制作手法为,将面粉、糯米粉、精盐、防腐剂放在盆中和匀,再徐徐倒入开水并用筷子搅拌,然后将面团反复揉搓,直至达到“三光”效果。面光、手光、盆光 。用手将面团压成薄片,上笼蒸约45分钟取出来,迅速将面片与香油揉和均匀,再放入塑料袋中,用毛巾裹好,放置24小时至面团静置后,即可用广告色进行调色用。
制作面塑,和面是关键之一。制作面塑的和面与制作面点不同,前者需要考虑面团在可塑性、防腐性等方面的要求。
8. 面塑制作教程图片大全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面塑的特点,知道面塑是我国的民俗之一。
2、感知民间艺术的美,体验民间文化的丰富性,体会到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准备各种形态的面塑图片,组织幼儿观赏。
2、白面、面板、塑料剪刀等面塑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谈话法引入主题:“孩子们,春节刚过,你们在家都吃什么好处的了?”将话题引入面塑,然后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家里或者你见过的面塑,你吃过的面塑是什么味道,是什么感觉。
2、教师出示各种美丽的面塑图片,让幼儿观察欣赏,进一步激发兴趣。并且启发幼儿从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观察欣赏,进一步让幼儿形成自己的审美风格和情感态度。
3、一边欣赏,教师一边提问:他们有什么特点?是拿什么做的?
4、教师继续深入:“小朋友们见过了那么多美丽的面塑,也吃过,那你们知道面塑是怎么来的吗?为什么要做面塑呢?有什么含义?”请幼儿自行讨论和交流。
5、教师向幼儿介绍面塑的由来及民间风俗。让幼儿知道面塑实际上是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主要出现在嫁娶礼品、殡葬供品中,也用于寿辰生日、馈赠亲友、祈祷祭奠等等方面。农家把已蒸好的各种面塑花摆在诸神前,其中猪头形面塑俗称“大供”,另外还有花模、花果模、礼模、馍玩具等。让幼儿感受到我国丰富的文化和民俗习惯。
6、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相互分享和品尝幼儿园准备的面塑。
延伸活动:请幼儿回家与父母一起制作面塑。
9. 面塑造型特点
一、 民俗价值
面塑是世代相传的民俗艺术,流行在我国黄河内外、大江上下的很多地方,如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各地风俗习惯不同,也使得面塑的品种丰富。“礼从宜、事从俗”,民俗活动的需要直接促进了面塑的发展,面塑也被赋予不同的吉祥含义。
二、审美价值
面塑艺术的特点是造型完整饱满,造型略有夸张,手法简练、注重神气,淳朴敦厚、色彩艳丽,让人觉得亲切自然。面塑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具有一些共性:突出文官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武官虎背熊腰、昂首挺胸、老人老态龙钟、脊背弯曲;女性削肩细腰、亭亭玉立;儿童虎头虎脑、憨态可掬。往往在一组面塑作品中,注重场景气氛的营造,每个人物的神情姿态个性分明,但却紧密围绕着情节,烘托主题。
三、 教育价值
面塑绝不仅是个玩赏品,它具有很强的社会教育功能。如同西方人说哥特式教堂里的玻璃彩画是无字的《圣经》一样,面塑艺术也以其形象传达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人们可以通过面塑的孙悟空、猪八戒、白娘子、穆桂英、水浒英雄等形象给孩子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从而在潜移默化之间启迪孩子的智慧。同时,对于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民间艺术总会带来莫大的惊喜。
10. 面塑设计图
1. 城厢艺术家基地 2. 杏花村民宿接待中心设计方案 3.八卦椅 4.青白江铁路港、凤凰湖logo设计 5. 红光社区特色街区设计 6.城市IP“青白江有点港”时尚系列 7.杏花村《小杏子》时尚创意设计 8. 城市艺术熊猫文创系列 9. 青白江城市形象吉祥物 10. 弥牟镇“哞哞”吉祥物 11.《问牛知马》形象设计 12.昆虫为载体的“人与自然”生态基地 13. 彩塑工艺品 14.蜀绣文创系列 15. “一带一路”主题面塑 16.《新貌》手绘画 17. “爱心助残 小青在行动”面塑 18.《有凤来仪》根雕 19. “三牛精神”泥塑 20. 《蓉欧之心》黏土画 21.《开往春天的班列》黏土画 22.游湖惊梦系列茶具 23. 三元村核心文化、党建品牌提炼及logo设计方案 24. 福洪镇IP运营矩阵方案设计 25. 樱花元素时尚服装 26. 小暖房保温杯 27. 蜀绣风情香气和灯具 28. 板凳龙茶具、樱花酱料盘
11. 面塑艺术图片
民俗价值面塑是世代相传的民俗艺术,流行在我国黄河内外、大江上下的很多地方,如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各地风俗习惯不同,也使得面 塑的品种丰富。“礼从宜、事从俗”,民俗活动的需要直接促进了面塑的发展,面塑也被赋予不同的吉祥含义。比如春节的时候,做成“莲花”和“鱼形”的面塑, 表示“连年有余”;婚礼上送龙凤、鸳鸯、石榴形状的“喜饽饽”,祝愿新人生活美满、多子多福。孩子满月,外婆家送给孩子十二生肖的面圈,或者“麒麟送 子”,祈求“圆满”。陕西一带的农村很注重面塑,在拜年、贺喜、祝寿、探亲、祭祀的时候往往带着些“喜庆花糕”(也称“花馍”),这些造型不同的花糕与不 同的民俗相互呼应,形成一道亮丽的民俗文化景观。恩 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中说:“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没错!面塑其实是一种民俗文化的符号,是原汁原味的乡土艺 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家乡长期的民俗行为和精神的熏陶中形成的民俗心理总容易被地方特征明显的艺术形式唤起心中的乡土情感。审美价值面塑艺术的特点是造型完整饱满,造型略有夸张,手法简练、注重神气,淳朴敦厚、色彩艳丽,让人觉得亲切自然。面塑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具有一些共性:突出文官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武官虎背熊腰、昂首挺胸、老人老态龙钟、脊背弯曲;女性削肩细腰、亭亭玉立;儿童虎头虎 脑、憨态可掬。在一组面塑中,则注重场景气氛的营造,每个人物的神情姿态个性分明,但却紧密围绕着情节,烘托主题。对动物的塑造则突出起温顺可亲、喜庆祥 和的一面,而不是夸大其凶猛的生物特征。面塑之美,美在其自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艺、质朴的心境。它塑造的形象是符合民俗文化心理的,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诚如日本著名民艺学者柳宗悦( 1889- 1961 )说的那样:民艺品中含有自然之美,最能反映民众的生存活力,所以工艺品之美属于亲切温润之美,在充满虚伪、流于病态、缺乏情爱的今天,难道不应 该感激这些能够抚慰人类心灵的艺术美吗?谁也不能不承认,当美发自自然之时,当美与民众交融之时,并且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才是最适合这个时代的人类生 活。教育价值面塑绝不仅是个玩赏品,它具有很强的社会教育功能。如同西方人说哥特式教堂里的玻璃彩画是无字的《圣经》一样,面塑艺术也以其形象传达着一个个 动人的故事。人们可以通过面塑的孙悟空、猪八戒、白娘子、穆桂英、水浒英雄等形象给孩子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从而在潜移默化之间启迪孩子的智慧。同时,对 于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民间艺术总会带来莫大的惊喜。经济价值面塑一直是一种谋生的行当,但它又属于传统的手工艺,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物,其价值有独特的地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面塑这种“小玩意儿” 更能显示其文化魅力。传统的面塑艺人是“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的街头艺人,很少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不可思议的是,面塑就是在这样的普通群众手中开出美 丽的花朵。那应该是一种虔诚信仰和喜庆心情的结晶!因此,面塑艺术品总是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