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有哪些化妆用品
花钿,口红,额黄,茶粉
二、大家知道古代女子梳妆用的工具名称吗?然后再讲解一下它的用法。
梳妆台、小奁盒内放有香料、丝绵、粉扑、笰、镊、笄、胭脂、针衣、假发等梳妆用具,还包括铜镜。妆奁是古人盛放梳妆用品的器具,其形制演变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战国时期流行单层漆奁,汉代流行双层奁和多子奁,宋代演变成了多层套奁和镜箱,至明清时期则分化成便携式的梳妆匣和大型梳妆台两类;而妆奁的内部空间随着化妆品和化妆工具的增多而逐渐增大
三、有个软件,是给照片化妆的,是古代的那种,软件名是什么?
是美颜相机不?
四、古代宫廷妃子们的化妆用品~~如“玫瑰露”,“梨花汁”之类的,像胭脂那样人人皆知的就不要了~~
有琥珀粉,典故:孙权之子孙和的爱妃孙夫人。孙和常将孙夫人抱在膝上,一晚月色明亮,一不小心,他手里的玉如意碰伤了孙夫人的面颊,血流满面。孙和唤来御医,命令他们不得留下任何疤痕。御医说,止血容易,要不留疤,就必须用白獭髓、玉屑和琥珀屑调和在一起,经常涂抹,才能生效。孙和于是悬赏天下,有献白獭髓的,以千金酬谢。富春江上有个老渔翁禀奏说:每年祭鱼的时候,白獭们为争夺配偶将发生厮杀格斗,死去水獭的枯骨藏于石穴之中,虽然里面没有骨髓,但将骨头粉碎,与玉粉调和,也可以去疤痕。孙和听了,便命渔翁打捞一些獭骨,玉屑、琥珀粉调和,制成药膏。结果,昂贵的琥珀粉用得太多,邓夫人敷完以后,在脸颊上留下了一个赤红的斑点,看起来更俏丽了。后宫嫔妃一看,纷纷都用丹脂在脸颊上点一小斑,竟成风俗。
另有珍珠粉之类的,还有一些香粉,炭笔之类的
五、中国古代化妆品制作
古代化妆品制作:
1、妆粉:先简单的说说制造流程:把上好的当年新米,泡在水里,过个十天左右,等酸味弥漫时,捞将出来,用磨子推成极细的粉末浆。然后澄在一旁。
等到清水跟粉浆分开时,将清水滗出倒掉。当剩下的水分蒸发殆尽后。用竹片刮去表面的一层比较粗糙的粉末,底下的就是细腻的成品了。
2、胭脂有很多种做法,有用胭脂花(东北也叫地莲花)做的,有用玫瑰做的。先找颜色纯正的玫瑰花瓣,要尽量使用色泽统一的。将花瓣用干净的器皿挤压出汁,然后放入当年的新蚕丝,在此之前,先将蚕丝撕成小片,使之不粘连。
3、当玫瑰花汁充分浸入蚕丝中时,捞出晾上。彻底晾干后收入密封的陶罐。用的时候取出一两片,放于手心,滴一两滴水,用手推匀后拍于双颊。使之“嫣红颜色好”。
4、眉笔简单,用细柳条烧焦成碳,绘之于眉,就可以了。
扩展资料:
1、胭脂是古代妇女常用的化妆品,历代典籍中有关胭脂的写法有很多,如“焉支”、“烟支”、“鲜支”、“燕支”、“燕脂”、“阏氏”等等。
2、它是一种红色的颜料,有种说法认为古代胭脂的真正产地是匈奴境内的焉支山,而“阏氏”这个名称,是对匈奴人对宫廷妇女的一种称呼,原指贵族正妻,因为这些贵族妇女常用“阏氏”妆饰脸面,所以“阏氏”成了她们的代称呼。
3、据说胭脂传入中原和张骞出使西域有关。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
4、 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胭脂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