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35岁到50岁的人,应该是70年代到80年代出生的人,正是文革到改革开放之间的那个时期,整个国家的物质文化生活都还比较落后,人们的生活简单朴素。
那时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更别说网络游戏,连电视机都很少,小孩子的娱乐活动主要以自给自足的形式进行。
女孩们用粉笔在地上画几道线,拿一块平整的石块就可以“跳房子”;用布包几片生锈的铜线当底座,上面插几根自家公鸡的鸡毛,就开始“踢毽子”;拿妈妈用剩的布头,剪剪缝缝,装上沙子,就成一个小沙包,找几个人一起就可以玩“撞沙包”;几毛钱买一根橡皮筋,两个孩子对面站立用腿撑开,其他人嘴里一边唱儿歌一边开始“跳皮筋”。
甚至不需要任何器材,只需要一个场地,一群小孩就可以玩“老鹰捉小鸡”,还有“我们都是木头人”的游戏。还有很多很多游戏,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男孩们在暑假,喜欢拿根竹竿顶端绑个塑料袋去粘知了,晒得跟煤球一样黑也不怕。或者用长钩型铁棍推一个圆型铁圈,叫“滚铁环”,一群人推着哗哗地在路上跑很有气势。还有用爸爸的烟盒纸叠成方形的厚卡片,一摞一摞的,开始生猛地“打卡片”。
当然还有高雅一点的“打玻璃珠”,地上挖个小洞,几个人把玻璃珠放在规定的距离之外,用拇指弹向地上的小洞,进洞者胜。
男孩也有不需要器材的运动,“斗鸡”就是一种,一条腿曲起横放在髋部,另一条腿在地上跳动,几个人以这种姿势互相攻击打斗,不敌者输。
总之,七八十年代小孩子的游戏,都是以粗放的体能锻炼为主,智力游戏比较少,就是一些棋类。
那么,为什么这些游戏现在都没有了呢?我来试着分析一下:
1、科学技术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电子游戏纷纷涌入我们的生活,原来很原始的娱乐方式逐渐被替代。
2、居住形式的改变
原来的有大院的旧居民区都被新型高楼代替,人口密度加大,生活区公用面积减小,不可能开展上述游戏。
3、现在城市居民不再自己制作衣服,也不能养鸡,所以就没有剩余的布头做沙包,也不可能拔自家的鸡毛做毽子。
4、现在的父母都希望把孩子送进顶尖学校去接受教育。为了考学,孩子的课余时间,不是做作业就是上培训班,孩子们没有放松游戏的时间,父母们也觉得以前粗放的游戏不利于孩子智力发育。
5、如果父母亲觉得孩子需要体能锻炼,就会送他们到专业的场馆打球,或者健身。再就是运动多半以体育考试为目标,会选择800米跑,立定跳远等考试项目,不会选择他们认为不专业又没用的传统游戏。
这就是我的回答,不知您是否同意?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