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简写。
离
汉语汉字
“离”,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lí,最早见于金文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离”的基本含义为相距,隔开,如距离;引申含义为分开,分别,如分离、离别。
在日常使用中,“离”也常做动词,表示违背,背离,如离上。
字源演变
“离”,初见于金文中,本义为“捕鸟,后来又在《说文》中发现,“离”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离”的字源演变图如下:
离的字源演变图
详细释义
拼音
lí
名词
鸟名。即黄鹂,也称仓庚,鸣声清脆动听
Chinese oriole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长离,传说中的凤鸟,比喻有才华的人
a legendary bird
双鸾游兰渚,二离扬清晖。——傅长虞《赠何劭王济》
八卦之一,象征火
fire
离,为火,为日。——《易·说卦》
通“缡”。古代女子出嫁时系的佩巾
scarf
申佩离以自思。——《汉书·外戚传》
通“螭”。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
dragon without horn
如虎如罴,如豺如离。——《史记·周本纪》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古文〕【广韵】丑知切【集韵】【正韵】抽知切,音摛。同魑。
又【韵会】邻知切。同离。明也,丽也。易卦名。又散也,违也。【晋书·宣帝纪】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亦同离。
说文解字
山神,兽也。从禽头,从厹从屮。欧阳乔说:离,猛兽也。吕支切〖注〗臣铉等曰:从屮,义无所取,疑象形。〖注〗,古文。
说文解字注
(离)山神也。也字今补。兽形。形,各本作也,今正。左传:螭魅罔两。杜注:螭,山神,兽形。周礼:地示物魅。
正义引服䖍左传注螭,山神,兽形。上林赋:蛟龙赤螭。如淳注曰:螭,山神也,兽形。按山神之字本不从虫。从虫者,乃许所谓若龙而黄者也。今左传作螭魅,乃俗写之譌。东京赋作魑,亦是俗字。
徐铉于鬼部增魑字,误矣。薛综二京解云:魑魅,山泽之神也。与许、服说同。本是山神而形如兽,故其字从厹。若今本作神兽,则大误矣。从禽头。谓凶也。
从厹,兽形则头足皆兽矣。从屮。从屮,若巂字之首,像其冠耳。窃谓当从山。从山者,谓其爲山神也。音丑知切。古音在十七部。大徐吕支切。
欧阳乔说:离,猛兽也。此别一义。西都赋:拕熊螭。李注引欧阳尚书说曰:螭,猛兽也。汉书儒林传:欧阳事伏生,世世相传。至会孙高字子阳,传孙地余,地余子政。
由是尚书世有欧阳氏学。㙯文志:欧阳章句三十一卷。许云欧阳乔者,葢卽高。古乔高通用。许作离,李善作螭者,俗乱之也。此葢说今文坶誓。史记作如豺如离,可证。离离古通用。
周礼正义引服氏左传注:螭,山神,兽形,或曰如虎而噉虎。二说并列,正同许氏。若俗本说文前说改爲山神兽也,则与后说不别矣。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