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艳照门”事件和其他事件中的“门”是什么意思?
是水门事件开始的。尼克松的这个水门可以算是政治丑闻被披露导致总统下台的重要事件,水门是watergate,那个事件被揭露的“作案”现场所在大厦的名字。
而别的门是碰巧被我们刁钻的记者找到了合适的门做了合适的讽刺,比如白宫见习记者莱温斯基与克林顿的性丑闻——正好用拉链门来讽刺。而其他的门,已经将门赋予了政治丑闻的内涵,这就是语言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的鲜活例子。这跟我们说话中用一个寓言或典故,更好的阐述事情是一个道理。比如说一个人是陈世美,不是说他真的是陈世美,而是对其行为做派有所指。
此“门”也已经成为一个典故了,他身后附有的是一个政治丑闻的内涵
什么什么“门”的说法,源自七十年代初尼克松总统的“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的最终结果,是迫使尼克松下台。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之一。水门事件的英文是Watergate scandal。水门事件后不久,英语里便多了一个后缀词“—gate”,中文直译为“门”。意思是:类似水门事件的大丑闻。
以后,国际新闻界每当国家领导人(尤其是针对美国)遭遇执政危机或执政丑闻的时候,往往在事件后冠以gate这个词。中国最近几年对类似报道也往往直接译成“门”。譬如“伊朗门”、“白宫秘书门”、“情报门”、“翻译门”、“虐囚门”等等。
总之,这实在是很恶心的一种行为.
想当年尼克松同志曾经在水门饭店闹过丑闹
于是命名为水门事件
大家看这个门很好看,
于是其他凡是丑闻,
都跟着叫某门事件
只要叫某门事件,肯定不是啥好事
二、“门”事件为何成为“XX门”?
近几年来,媒体上经常有一些新闻以“……门”事件为标题。例如,某明星由于穿着不慎而引起轩然大波,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媒体就以“服饰门”
为题作报道。那么,“……门”事件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呢?这还得从美国的“水门事件”说起。
“水门事件”是指美国1972年总统竞选期间共和党尼克松政府的非法活动。
水门是华盛顿的一座综合大厦,是1972年民主党总统竞选的总部^
1972年6月17日,共和党全国竞选委员会派出的5名工作人员潜人水门大厦安装窃听器时被捕,并引出了一连串共和党竞选的丑闻。尼克松在事件暴露后的初期否认自己以及政府涉及此案,但随后
的调查表明,尼克松不仅知道这件事情,而且近极力毁灭证据掩盖事实真相。
1974年7第四卷《说文解字》之外的名言警句月,美国众议院启动弹劾总统的司法程序,尼克松被迫于8月8日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的辞职总统。“水门事件”是美国历史上的政治丑闻之一,对美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水门事件”就被广泛用来表示一些政治上的丑闻。
比如英国首相的“水门事件”,指的就是英国首相布莱尔的政治丑闻。后来,人们又将“水门事件”引申,演变出了很多有意思的说法,通通冠之以“……门”,用来代指极具爆炸性的丑
闻。比如美国总统克林顿身陷与莱温斯基的性丑闻,就被叫做“拉链门”事件。再后来,“……门”又被运用到更广的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政治上,而且代指任何新发生的一些新闻,这些新闻只要具有轰动的新闻效应、能引起广大公众的关注,就都被称作“……门”事件了。
三、外国经常讲什么门什么门事件
来源于“水门事件”
水门(watergate) 此后 gate便成了丑闻的专用词根 ,自从尼克松水门事件,开始就一直被用门来代表丑闻.
诸“门”案当推“水门事件”,因为它与一座名为“水门大厦”的建筑有关。此后,凡涉及美国政坛的要案,大都被缀以“门”字。
但凡够得着“门”级的政坛案子和事件,一般有三大特点:一是相关人员大多层次较高,有头有脸。当事者要么是高官甚至是总统本人,要么是有机会与高层密切、频繁接触的人,或者是事件涉及高层人物。二是大多为不甚体面和光彩的事。有媒体一语中的,将这些“门”案统称为“政坛丑闻”。还有人说,“门”案之妙,就在于那是扇遮丑之“门”。三是震动大、影响广、“杀伤力”强。此番“特工门”案的嫌犯利比不仅丢了“乌纱帽”,而且还有可能被判坐牢和罚款。当年“水门事件”就弄得尼克松名誉扫地,最后不得不辞去总统职务。
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或译水门丑闻)是当今世界上这个门哪个门事件的鼻祖,了解了什么是“水门”事件,其它的门也就迎纫而解。因它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之一,对美国本国历史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都有着长远的影响,所以水门事件之后,每当国家领导人遭遇执政危机或执政丑闻,便通常会被国际新闻界冠之以“门”(gate)的名称,如“伊朗门”、“情报门”、“虐囚门”、“骷髅门”等。
水门事件:
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
事件发生后尼克松曾一度竭力掩盖开脱,但在随后对这一案件的继续调查中,尼克松政府班子里的许多人被陆续揭发出来,并直接涉及到尼克松本人,从而引发了严重的宪法危机。1973年10月23日,美国众议院决定由该院司法委员会负责调查、搜集尼克松的罪证,为弹劾尼克松作准备。
1974年6月25日,司法委员会决定公布与弹劾尼克松有关的全部证据。7 月底,司法委员会陆续通过了三项弹劾尼克松的条款。尼克松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于8月8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从1972年6月17日詹姆斯·麦科德等5人闯入位于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总部开始,一直到1974年8月9日尼克松总统辞职,《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和卡尔·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对整个事件进行了一系列的跟踪报道,正是由于他们报道的内幕消息揭露了白宫与水门事件之间的联系,从而最终促使了尼克松的辞职。
在水门事件的大部分案情被揭露之后,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于1974年和1976年先后出版了两本关于水门事件内幕的书《总统班底》(All the President's Men,又译《惊天大阴谋》)和《最后的日子》(The Final Days),两位记者在书中详细记录了采访、报道以及挖掘整个事件的全部过程。
1976年,根据《总统班底》一书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在第4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包括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艺术指导等在内的共计四项大奖。向两位记者提供情报的人,代号为深喉,在2005年5月31日揭晓,是前联邦调查局副局长马克·费尔特。
。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