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现在网上报导的一些事件都会在后面加上一个"门"字?
什么什么“门”的说法,源自七十年代初尼克松总统的“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的最终结果,是迫使尼克松下台。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之一。水门事件的英文是Watergate scandal。水门事件后不久,英语里便多了一个后缀词“—gate”,中文直译为“门”。意思是:类似水门事件的大丑闻。
以后,国际新闻界每当国家领导人(尤其是针对美国)遭遇执政危机或执政丑闻的时候,往往在事件后冠以gate这个词。中国最近几年对类似报道也往往直接译成“门”。譬如“伊朗门”、“白宫秘书门”、“情报门”、“翻译门”、“虐囚门”等等。
而现在,则出现了“特工门”。
二、请问:"电话门事件"的"门"代表什么
现在一说到丑闻都说"xx门"其实这个“门”就是从尼克松的“水门事件”来的,以后的各种丑闻,就冠以“xx门”了。
比如说克林顿——莱温斯基的“拉链门”还有你说的尤文图斯的“电话门”都是沿用“水门”的“门”。
这是我那天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环球咨询的《档案揭秘》听到的解释,希望能够给你帮助。
2楼说的很有道理. 大概是范范的语义传递.
主要指丑闻. 最早是尼克松的 水门事件.
然后是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性丑闻,即 拉链门事件.
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摩兽世界里面的 铜须门事件.
然后...就是电话门了 .
应该说是没有特别含义, 只是比较凑巧的赶到一起,泛指贬义罢了.
此水门,电话门的“门”是贬意
所谓“门”的基本含义就是演变了的“丑闻”。源于美国70年代的“水门事件”,“水门事件”导致了和中国建交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下台。后来凡是这种带有类似窃听之类的不光明的丑闻性质的事件就都标有一个“门”字,大约如此。
水门事件- Wikipedia
民主党全国总部当时的所在地是水门大厦,水门事件由此得名。
民主党全国总部当时的所在地水门大厦。 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或譯水门丑闻)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之一。 其对美国本国历史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都有着长远的影响。
水门事件简介:
30多年前,《华盛顿邮报》两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与卡尔·伯恩斯坦率先披露了“水门事件”丑闻,举世震惊。
最终导致美国总统尼克松黯然离职。而当时的白宫法律顾问迪安向参议院的作供,则协助揭发尼克松总妨碍司法公正隐瞒涉事,终导致尼克松在1974年8月8日下台,迪安亦因事件入狱127天。《华盛顿邮报》一直拒绝透露告密者身份,但总编辑西蒙斯引用了当时一出《深喉》的片名,作为告密者的化名。
30多年后,两位记者决意公开当时的文件,让“水门事件”的真相与细节大白于天下。2月3日,这些珍贵的历史文件正式与公众见面。
请详细参阅有关水门事件的历史报道:
图片:当因“水门事件”而辞职的尼克松登上直升机,向送行的人们挥别时,他脸上的笑容难掩心中的痛苦。
。
三、什么是“伊朗门”事件?
这是美国联邦政府官员的一系列动作,在1986年11月被公开。公开的内容立刻 对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1911 一2004)产生了负面影响,他的反恐政 策遭到了来自他自己行政办公室的破坏。在对关于“谁知道什么、何时”这个问题展开 深入的听证会和调查之后,特别检察官劳伦斯•沃尔什(Lawrence Walsh,1912—)在 1994年1月18日上交了他的报告,报告阐明了同伊朗以及尼加拉瓜的反叛者的交 涉“违反了美国的政策和法律”。
这次事件涉及里根的国家安全顾问罗伯特•麦克法兰(Robert McFarlane,1937—)、 海军上将约翰•波因德尔斯特(John Poindexter, 1936— )、陆军中校奥利弗•诺斯
(Oliver North,1943—)、波因德尔斯特的军事副手、伊朗政府以及尼加拉瓜的反叛者。
有证据证明美国官员开始同伊朗政府和尼加拉瓜的叛军交易,目的是释放7名 在伊朗支持的黎巴嫩反叛事件中被抓的美国人质。里根总统同人质的家人会面并且 很自然地担心人质的状况。在释放人质的压力下,麦克法兰、波因德尔斯特和诺斯协 商打算向伊朗(当时正同邻国伊拉克进行战争)出售大约3千万美元的防空导弹的零 部件。
条件是,伊朗政府向恐怖组织施压释放美国人质。
向伊朗出售武器获得的款项由陆军中校诺斯转交给正在对抗尼加拉瓜政府独裁 统治的中美洲国会已经通过禁止美国政府资助尼加拉瓜叛军的法律。资金的转交很
明显违反了那些法律。
“伊朗门”事件导致诺斯被解雇以及波因德尔斯特的辞职。
两个人都被起诉。虽然 人质被释放了,但是里根的公众形象已经遭到严重破坏。
在1987年举办的伊朗门听证会中,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指出他们曾经愿意冒险 通过向伊朗提供武器来交换人质,因为他们都记得美国政府曾以同样的方式试图在 1980年营救在伊朗德黑兰美国大使馆的人质,但结果是失败的。
但是,向美国的敌对国伊朗提供美国武器将会对美国造成威胁。1987年伊朗发 动了一次进攻,袭击了美国在科威特注册的油轮以及在波斯湾的矿井。美国以派出 海军袭击伊朗的巡逻艇作为回应。在这次军事行动中,美国海军还意外地击沉了一架 民用客机,机上人员无一幸免。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