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15化妆品销量排行榜前十名(2015年最佳护肤品奖?)

226 2023-05-21 13:34 终林

一、2015年最佳护肤品奖?

后荣获“2015亚洲美颁奖典礼”最佳护肤品牌奖,获得最佳护肤品牌的The History Of Whoo融入了源自宫廷的独秘配方成为世界顶级的宫廷韩方品牌。特别是2014年,The History Of Whoo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增长率达到110%,使其逐渐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化妆品品牌。

二、2021中国化妆品品牌销售排行?

第一名,红色小象,

如果从细分定位来划分,红色小象应该属于母婴护理品。但是它的旗下还有【韩束】和【一叶子】,这两个品牌都是上海上美的旗下子品牌。

第二名,完美日记

第三名,林清轩,万榜RB指数:690.9

作为国产高端护肤品牌的林清轩,去年11月底完成了A轮数亿元融资。领投方为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头头是道基金、碧桂园创投等机构跟投。林清轩凭借其开创的新品类“山茶花润肤油”,以“强修护、抗初老”的护肤效

第四名,美素MAYSU,

美素MAYSU是伽蓝集团的旗下品牌,伽蓝旗下还有源自喜马拉雅的自然主义品牌【自然堂】、敏感肌肤护理专家【植物智慧】、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的【春夏】、专业功效性护肤品牌【珀芙研】、专业彩妆潮牌【COMO】 、新锐香水品牌【莎辛那】等品牌。最先推行“一瓶一码”的技术,使产品被赋予独一无二的“二维码身份证”,顾客通过扫码可实现积分、抽奖同步,BA也可同样获得积分,建立双积分体系,会员与BA可分别获得相应权益,由此也可带动BA主动服务消费者。在零售数字化智能化的实现上,能够看到伽蓝的投入和实力。

第五名,纽西之谜,

纽西之谜(geoskincare)是新西兰NZskincare化妆品有限公司旗下护肤品牌,推出至今已有20年历史。2014年,上海优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控股投资NZskincare,随后将纽西之谜品牌引向以中国为主的国际市场。品牌主打天然护肤,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以自然成分为主的护肤产品;另一方面,依托线下门店场景,为消费者提供通过肌肤护理方案和家用型医美护肤产品。2014年,纽西之谜获得来自【红杉资本中国】和【首业资本】的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去年11月获得了

第六名,HomeFac

HFP品牌持有方是广州蛋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广州第一家上门美容O2O平台。2014年、2015年获得前两轮融资,主要用来做其上门美容业务。根据网络资料,HFP是蛋壳网络与日本实验室合作研发,2016年入驻淘宝,8月入驻天猫。目标人群是追求小众的时尚护肤爱好者,药妆成分狂热者。

第七名,萧雅生物(自然之名/EVM)

萧雅生物是一家化妆品公司,2012年成立于上海,围绕“基础线+药妆线+口服线”研发产品,目标人群定位于18岁到35岁的女性用户。目前已推出基础护肤品牌“自然之名”、功能性护肤品牌“EVM”和口服美容品牌“Whiteasy”。“自然之名”是萧雅生物第一个推出的品牌,主打“植萃+无添加”,护肤产品包括化妆水、面霜和面膜,价格区间位于49元到189元,产品复购率高于30%。其中,“自然之名”的酵母水销量很高,几乎每年都在翻倍,

第八名,珀莱雅,

珀莱雅,成立于2003年,2017年11月15日登陆A股市场,在十多年的发展中,曾一度占据A股化妆品企业的龙头位置。2020年1月,珀莱雅凭借自身多年的发展,市值占据榜首。截至2020年10月13日收盘时,珀莱雅总市值为320亿元,高出第二名30亿元左右。如果从整个A股传统化妆品企业中看,珀莱雅的业绩增速并不小,尤其是在2020年整体下滑的情况下,珀莱雅是A股化妆品市场上为数不多正向增长的化妆品企业。

第九名,温碧

“补水就用温碧泉”,这是温碧泉自2006年成立以来从未更改过的广告语。温碧泉2021年的品牌大定调是“重塑品牌”,以品牌旗舰店为窗口,以聚焦Z时代贯穿全年的爆品为主轴,2021年计划会向消费者投放9款新品,投入金额3亿元。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将温碧泉从经典国货的印记逐步打造成为年轻人喜欢的国产新锐,持续升级“国民补水品牌”。

第十名,欧珀莱

资生堂是第一批通过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审核的备案企业之一在产品进入北京友谊商店销售后,资生堂快速将生产本土化落地。在华第一家资生堂工厂于1993年在北京竣工,不到5年时间,第二家在华工厂又选址上海浦东张江,而欧珀莱则于1994年诞生于中国。目前,资生堂旗下的欧珀莱、水之密语、za、丝蓓绮、泊美、悠莱等品牌均实现了在华生产。夏天到了,欧珀莱的防晒霜也成了出门必不可少的防晒单品。

三、娇玛仕世界排第几?

娇玛仕是国际护肤品一线品牌,主打中高端档次产品。排名靠前。

产品经过皮肤病专家认定,是不含酒精、不含化工防腐剂、不含人工色素、不含矿物油等添加成分的护肤品,在使用时对于皮肤微生物生态的破坏更小,完全的温和无负担,能够更安全更好地改善皮肤状态,满足多种肌肤需求。

四、2015年微商排行榜前十名?

第一名:化妆品。这里的化妆品是指进口高端产品。例如SK-II著名的神仙水在中国零售价格为560元,而其制造成本仅为人民币 6.5元,就算研发成本都加进去,每单只成本也不超过人民币10元。资生堂650元/15克的眼霜连包装成本也只有10元不到。

第二名:日用品。其中以个人清洁化学制品利润为主。以牙膏为例,其中最贵的成分―发泡剂成本仅为600元/吨左右甚至更低,而这600元的发泡剂足足能够装满 6000只最大号的180 克牙膏。碳酸钙粉末每吨用量成本仅为120元左右,最高级的含氟牙膏其有效成分―单氟磷酸钠每吨成本不过100 元。

第三名:饮料。这其中,非碳酸类果汁饮料的利润最大,市场零售价2块钱的果汁饮料连包装成本加设备成本只有7分钱,而易拉罐饮料则更低,仅有5分钱。

五、美国上市的化妆品公司?

No.1:宝洁

化妆品年销售额:181亿美元(2016财年)

说起美国第一的化妆品企业,自从全球第一日化集团宝洁宣布将旗下40余品牌出售给法国科蒂集团后,记者曾一度以为它美国第一的位置会被取代超越,毕竟,彩妆基本全卖了,护肤只剩下玉兰油和SK-II。

直到后来收购案达成,品观君才敢肯定宝洁仍然是美国第一化妆品企业。最新财报显示,2016财年宝洁美妆业务总销售额为181亿美元(约合1243亿元人民币,按最新汇率折算,下同)。而出售给科蒂集团的那部分业务,大概年销售规模在40亿美元左右。而按照宝洁最新一季度财报的数据,其销售额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也就是说,目前宝洁的化妆品业务年销售规模在140亿美元(961亿元人民币)左右。可见,洗护发等个人护理业务在宝洁是有多强。

值得一提的是,宝洁如果加上其余业务板块,年销售额可是超过600亿美元(4120亿元人民币)。能抵俩欧莱雅集团呢!

No.2:雅诗兰黛

化妆品年销售额:112.6亿美元(2016财年)

仅次于宝洁的美国第二大化妆品企业雅诗兰黛,在2016财年(截至2016年6月30日)实现了112.6亿美元(773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雅诗兰黛同时是全球最大的高端化妆品集团,旗下品牌几乎全是高端、超高端品牌。

不像宝洁,雅诗兰黛的业务更为聚焦,主要是护肤品、彩妆、香水和洗发水等美妆业务,雅诗兰黛、倩碧、汤姆福特、海蓝之谜等大牌早已畅销全球。

值得注意的是,雅诗兰黛与宝洁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小。2016年下半年,雅诗兰黛斥资14亿美元收购彩妆品牌Too Faced,仅一个月之前还宣布以2亿美元收购高端彩妆品牌Becca。外部品牌的并入将进一步提升雅诗兰黛集团的销售规模。

No.3:强生

化妆品年销售额:55.7亿美元(2015年)

或许你也想不到,美国的第3大化妆品企业是强生。在我们的印象中,强生是一家医药巨头,似乎只是顺带着有一些化妆品品牌。但可以负责任地说,除去强生美肌、强生婴儿等品牌外,露得清、Aveeno、李施德林等个人护理品牌都是强生家的。在中国市场,强生也收购了大宝、嗳呵等不少品牌。

同时,强生是2015年全球十大化妆品企业中唯一一家主要经营药品和医疗器械用品的公司,由此成为药企中做化妆品业务最成功的。2015年,强生公司整体销售额从上年同期的743亿美元跌至700亿美元

六、化妆品铅含量标准?

我国化妆品标准中汞含量限值为1ppm,这与其它国家的标准一致10。然而,我国规定化妆品中砷含量限值为10ppm,铅含量限值为40ppm,这比东南亚国家联盟规定的5ppm 砷含量限值和20ppm 铅含量限值存在差距。而后者的标准已经在10 个东南亚国家实施1112。

七、中国日化行业的十大品牌是什么?

1、日化行业销售情况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人口数占世界总人口数近20%,庞大的人口基数及不断发展的国民经济和人均消费水平,促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市场。2014年,我国日化产品市场规模为2,937亿元,同比增长7.2%,从2009年至2014年,年复合增长率达9.8%;预计2014-2019年年复合增长率将为7.6%,总增长率将达到44%,到2019年,我国日化产品零售额将达到4,230亿元。

2009-2019年中国日化用品零售额(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日化用品产业竞争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随着日化行业的高速发展,日化企业也加速了证券化进程, 2017 年至今,拉芳、珀莱雅、名臣健康以及御家汇相继上市。2017 年日化板块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 31.3%达到 333.5 亿; 日化行业的平均市盈率显著上升,维持在 60 以上。

2012-2017年中国日化板块营业总收入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3-2018年中国日化行业公司市盈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日化行业细分市场现状分析

1)、个人护理产品类

个人护理类产品包括洗发水、沐浴露、护发素、啫喱水、洗手液等。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及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居民住房条件、公共卫生设施等条件不断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有了大幅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有了更高追求,对个人护理用品的使用要求更高。2014年我国个人护理类产品零售额为532.98亿,预测2014-2019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为4.1%,到2019年个人护理用品市场份额将达到652.69亿元。

2009-2019中国个人护理产品市场规模(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化妆品类

化妆品包括护肤品、彩妆等。2009年,我国化妆品的销售额为981亿元,至2014年达到1,630亿元;据预测,2014年至2019年年复合增长率达7.1%,总增长率高达51.9%,至2019年我国化妆品品零售额预计突破2,400亿元4。我国中高端消费者主要购买欧美及日韩品牌产品,而对广大的基层消费者而言,更倾向于选购性价比优良的民族自主品牌,因此国产品牌市场潜力巨大。

2009-2019年中国化妆品市场零售额及增长走势(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家居护理用品

家居护理用品包括洗衣粉、皂类、洗洁精等清洁类产品。本土家居护理品牌发展较快,已占据了国内市场半壁江山,立白等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在洗洁精、洗衣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蓝月亮在洗衣液市场由2007年至2013年实现了高速增长,一度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纳爱斯更是在2006年收购了英属中狮旗下的的香港奥尼、裕西、莱然三家公司,兼并了百年润发、西亚斯、香港奥尼3个品牌,取得了83只商标的独占使用权5,开创了本土日化企业真正意义上并购外资企业的开端。

3、 日化行业规模分析预测

2017 年我国日化市场规模同比增长 9.6%至 3615.7 亿元, 规模位居第二, 预计 2019年有望突破 4000 亿元; 2012-2017 年 CAGR 为 7.7%,远高于规模排名第一的美国(3.1%)和第三的日本(1.8%)。

分品类看, 目前护肤品是日化行业中最大的品类, 2012 年以来占比均在 50%左右, 2017 年同比增长 10.3%; 随着千禧一代对彩妆产品的需求增加, 2017 年同比增长 21.3%,成为日化行业中增速最快、 最具活力的品类。 随着国内消费者生活卫生习惯养成,护发品、沐浴用品和口腔护理等基础日用产品普及率提升; 男士护理和婴童专用护理产品尚处于起步阶段,高速发展。

2012-2017年中国日化市场规模稳步上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 年国内日化行业产品结构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消费人群对日化品需求更加旺盛,化妆品分享的现象愈加流行,更多化妆品购买平台呈多样化,我国日化行业在未来将保持稳步发展,而化妆品市场扩张更为迅速。预测2018-2023年,我国日化行业销售规模继续扩大,销售收入在2023年增至6609亿元以上;其中化妆品销售规模在2023年增至3133亿元上下;而网购化妆品交易规模仍将占化妆品全市场份额的大头,成为拉动整个日化行业的增长极。

2018-2023年中国日化市场规模预测走势图(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2023年化妆品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2023年化妆品网购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 日化行业本土品牌市占率分析

目前国内获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约 4474 家, 市场参与者众多,行业较为分散。 2017 年国内化妆品行业 CR10 为 39.4%, 而美国、日本和韩国 2015-2017年的 CR10 基本在 50%-70%之间,国内集中度仍有提升空间。虽然国内化妆品市场仍以国际品牌占主导,但近年本土品牌加快追赶、 锋芒渐露, TOP 20 中本土企业市占率合计由 2012 年的 3.9%增至 2017 年的 10.3%。

2015-2017年中国中国日化行业 CR10 显著低于美日韩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22017年日化TOP20 中本土企业市占率稳步提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大众市场: 本土品牌以大众市场为根基的战略凸显成效,在漫长的行业整合进程中本土龙头已获得实质性成长。2012-2017 年间,本土品牌不断挤压国际品牌在国内化妆品大众市场前 20 位的份额,从 2012 年的 10.8%增长到 2017 年的 20.9%。相较于受品牌和技术影响较大的高端市场而言,本土品牌在平价的大众市场更具有竞争力。五年间,本土品牌上海上美、百雀羚和伽蓝市场份额分别提升 3.4、 2.9 和 1.3 个 pct, 2017 年达 4.0%、 3.5%和 3.3%,增长势头喜人。

2012-2017年中国中本土品牌在大众市场市占率稳步上升(前 20)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2-2017 国内化妆品大众市场市占率整体前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高端市场: 国内高端市场由国外品牌主导。 2012-2017 年,市占率前 20 中,国际品牌始终保持 60%以上占比, 但本土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市占率由 3%提升至 7.5%。 在稳抓核心大众市场的基础上, 本土品牌已逐步向高端市场迈进, 如上海家化旗下的高端时尚美妆品牌雙妹,佰草集推出的高端产品太极面霜,以及珀莱雅旗下优资莱品牌推出的高端价位“参茶塑颜抗皱系列”等。

2012-2017年国际品牌占据高端市场大半江山(前 20)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5、 日化行业销售渠道分析

商超百货渠道日渐萎缩, 化妆品专卖店渠道稳步增长。传统的商超百货渠道销售额占比逐年下降, 2012-2017 年间营收占比下降 13.4pct。其中超市及便利店五年间占比下降 10.3pct 至 2017

年的 27.7%, 仍为最大渠道; 百货渠道占比下降 3.1pct 至 2017 年的 18.7%,退居第三大渠道。 电商渠道,五年间占比翻倍至 2017 年达 23.2%,成为第二大渠道。专营店占比也稳步提升 1.9pct 至 2017 年的 18.2%,位居第四。

从线下渠道看, 商超百货仍为主要销售渠道, 但专营店呈现稳步发展。据统计, 2017 年屈臣氏中国门店数量达到 3271 家,同比增长 11.7%。 化妆品专营店越来越受到品牌商及消费者青睐, 主要原因是: ①专营店品牌多样化,汇集国内外各档次品牌,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 ②其专业的服务与指导,帮助消费者选择最合适的产品; ③相较于大型商超和百货,专营店分布更广,便于消费者购买与体验。

2012-2017年中国日化行业商超百货渠道被电商专营店渠道有所替代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2-2017年屈臣氏门店数量逐年递增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电商渠道高速发展,本土品牌线上占比较高。随着天猫平台问世, 2012 年日化行业线上销售同比增长 113%,此后增速放缓。 2012-2017 年 CAGR 为 26.9%, 2017 年达 838.7 亿元。 本土品牌对电商拓展更早更积极, 线上占比明显高于国际品牌,尤其是御家汇, 2017 年线上占比达到 95%。而珀莱雅、上海家化和拉芳,三年间线上营收占比分别提升 20.4pct、 14.1pct 和 8.0pct, 2017 年达到 36%, 21.8%和 9.1%, 电商增长势头良好。而 2017 年国外品牌资生堂和欧莱雅在全球范围内的线上营收占比分别为 26%和 8.1%。

2012-2017年国内日化行业线上销售额稳步上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4-2017年国内外日化企业线上销售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6、 日化行业营销情况分析

自国际龙头的大规模进入后,中国化妆品市场日益充满活力,产品结构更加多元,市场更加细分,概念也日渐翻新,因此开展更加普及,更加精准的品牌营销,抢占市场份额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国产化妆品公司也格外重视品牌策划,在赞助、代言、广告之外,龙头公司更加突出针对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解决方案,突出和谐、人文、生态等理念,在营销方面的投入占比较大。

2014-2017 日化行业四大龙头营销费用(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4-2017 日化行业四大龙头营销费用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日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日化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日化行业全面对外资开放,国际巨头的强势进入对中国本土品牌的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挑战。然而,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给本土企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本土企业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经过艰难成长,在品牌、技术、营销渠道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并在部分子行业中完成了初步积累,中国日化行业作为整体处于突破期。

1、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科技发展在各行业中都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日化行业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各个阶段实现了突破与发展。日化产品最初由制药工业派生而来,日化产业所需乳化技术和乳化剂材料等最初应用于制药工业,随着日用需求的扩大被不断应用于日化行业。

20世纪50年代,石油化工与医疗科技的发展为日化行业提供了理论基础,促进了行业整体的开端,日化行业开始迅速成长起来;20世纪70年代,细胞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与精细化工的发展则为近代日化行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促进了行业细分时代的来临。科技的深入发展对皮肤划分由原来的简单的干性、油性基础上进一步按照年龄、人种、性别、部位等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开发出功能性更强的例如抗皱、美白、特殊部分护理产品等,这些具有高度针对性产品的开发促进了整个日化行业的细分不断升级,带动了整个日化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基因生物工程、植物萃取等等高端科技的进步又将日化行业向以天然原材料为主导的健康类产品市场推进,国内外都在纯天然植物等领域开始了研究,韩国爱茉莉公司旗下的“雪花秀”、“兰芝”等品牌茉莉公司对人参、海藻等天然原材料进行研发利用,产品在世界上尤其亚洲市场具有广泛影响力。

科技在各个领域的不断突破将进一步带动日化市场向新的方向发展,日化企业在科技领域的不断投入是判断市场走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2、行业细分趋势明显

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让人们对美的理解不断加深,消费者对日化产品表现出更多个性化要求;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气候环境、人文条件差异较大,又形成消费多样性,这些条件促使我国日化市场需求出现层次清晰的趋势,推动行业整体不断细分,以宝洁、上海家化、联合利华为例,其市场细分趋势如下:

日化产品具有易耗性特点,这种属性决定了其具有延续的市场容量;同时我国消费人群基数大,决定了大部分细分市场都能形成一定规模性,企业在细分市场可以实现批量生产和品牌推广,这些条件促使企业形成了多品牌发展趋势。宝洁旗下共有300多个品牌6,联合利华旗下1,000多个品牌7,它们的产品几乎覆盖了大部分日化细分领域,形成了以主导品牌为中心,其他品牌协同发展的格局,不但有效阻止竞争对手进入市场,也在产品价格上形成了保护机制。

3、营销渠道立体化

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东西部差异较大,单一的营销方式无法覆盖整个市场,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健康护理用品的渠道也不断朝着多样化发展,全方位的渠道建设有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开拓新市场、形成稳定客户群。日化行业代表品牌主要营销渠道方式具体如下:

由于各日化企业对传统百货、商超等渠道的完整布局,及消费者长期以来形成的购买习惯,日化产品销售未来仍以百货、商超等渠道为主,尤其化妆品类的试用需求性较强,未来消费者仍以直接购买方式为主。在传统的销售渠道之外,新兴的渠道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增长,2014年化妆品专营店销售额达675.37亿元,占日化市场比从2010年的15%上升到2014年的16.7%8,“自然堂”、“丸美”及“卡姿兰”等品牌是依靠化妆品专营店运作成功的代表品牌。电商渠道同样增长迅速,第一大化妆品电商平台聚美优品成立于2010年,到2013年净交易额已经达到8.1亿美元,活跃用户数达到1,050万,重复购买率高达88.9%9。“御泥坊”、“膜法世家”等品牌借助电商实现了飞速扩张。

各个渠道的迅速发展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对渠道的完善建设把控有利于促进企业整体快速发展,伽蓝集团凭借专营店、商超等渠道协同发展战略成为了目前国内护肤品市场零售规模最大的本土企业。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需要及时把握这些新兴市场所带来的商机,对各个渠道的完善有利于企业做大销售规模,开发新市场,规避经营风险。

4、男性产品市场是未来竞争新热点

多年来的宣传推广已经为国内男性日化产品市场打下基础,目前国内多数男性对日化产品还处于基础需求状态,随着男性消费理念的提升,未来市场专业男性用品需求量将大幅上升,而且男性日化市场在发展时间及产品开发深度上都与女性市场存在巨大差距,行业开发潜力巨大。2013年中国男性护肤品市场销售额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二,并有望在今年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一。2014年男士护理的市场规模为105亿元,自2010年至今保持了16.8%的高复合增长率。预计到2019年,中国男士护理市场规模将达到163亿元10。

5、安全健康理念促使天然有机类产品更受青睐

近年来,日化产品因质量问题被媒体频繁曝光,包括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违禁添加激素和抗生素等,其中不乏一些国际知名日化品牌涉事,从而引发消费者对该产品甚至该品牌产生了信任危机。这类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消费者的心理防线,促使其选购商品时对产品安全因素考虑增多,对天然有机、安全健康类概念认可度不断提高,为这类产品的盛行提供了基础。天然有机类化妆品致力于减少人工香料、色素及石油化学产品的使用,给人安全及温和的感受,更加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2012年全球天然有机类日化产品销售额达90亿美元,预计2015年全球销售额将达到140亿美元11。消费者的需求促使各日化企业加大对有机类产品的开发,包括欧莱雅、雅诗兰黛在内的化妆品集团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