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化妆品行业利润怎么算?

172 2023-08-11 00:26 admin

化妆品行业利润怎么算?

几乎所有人都认定化妆品行业是一个“暴利”行业。但化妆品行业的确“暴利”,但暴利的背后的确藏有玄机。

化妆品行业生产门槛低

以相宜本草为例。相宜本草生产大多都已经外包,自有工厂主要用于研发、试生产等用途,并不进行批量生产。公司的生产设备净值仅为78.35万元,其中最主要的设备为均质乳化机。2011年,相宜本草自有工厂生产产品仅为82.5万件,以平均售价计,这些产品可实现销售额约2400万元。足够使固定资产周转率高达30次。与相宜本草有类似情况的还有美即面膜的情况。2009年,美即的工厂的设备净值只有606万港币,但它生产面膜超过4000万片。其收入却贡献了当年总营收3.7亿港币中的约80%。

化妆品行业原料也很简单

美即面膜的生产原料只有有水、精华成分和无纺布。其中,精华的成分为化学综合剂,含有玻尿酸、胶原蛋白以及乳纳酸。相宜本草的原料中最主要的是蜡类、油类、酯类及它们的衍生物类,占总生产成本的10%。其他还包括一些天然提取物、添加剂等。但是,化妆品的原料只占了生产成本的一小部分。相宜本草只占生产成本的28.52%。

化妆品最重要的成本通常在包装上面。例如相宜本草的包装材料成本就占了总生产成本的55.57%,基本上是原材料的两倍。2009年,美即面膜的包装物料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41.6%,与原材料所占比例成本相当。

化妆品的生产工艺比较简单,无外乎是加热、搅拌、乳化、冷却这几个环节。这些环节的生产周期都不长。美即面膜从制作到包装成品的生产周期仅为八天,这其中大部分时间花在包装上面。而参考自然美产品的生产流程,其最核心的几个生产环节只需不到两个小时。

上述包括原料、包装材料、生产成本在内的总成本,构成了化妆品企业的销售成本。但这些成本占化妆品企业总成本的比例依然很低。相宜本草和美即面膜的销售成本比例分别为19.7%和23.1%。相对应的这两家企业的毛利率分别为80.3%和76.9%,可见其毛利相当之高。

这里毛利的计算还未考虑渠道成本。不论是国际品牌还是国产品牌,基本上都没有品牌自建渠道的。他们都是通过分销商或者终端零售商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这些市场主体还会分走相当大一部分的利润。销售成本、品牌利润、渠道利润最终构成了化妆品的终端零售价。这三部分当中,销售成本所占的比例较低,这也是人们抨击化妆品暴利的主要依据。渠道的意义在于使消费者能够直接接触产品,但是商家在其中获得了相当高的利润。品牌商的利润当中,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品牌形象的塑造。

蜜思肤在新三板挂牌了吗?它们家的主营业务收入来源哪一块?

蜜思肤已经在新三板上市,因为这个品牌本身就是做化妆品的,主要就是研究化妆品的自然它的主要产品都是一些化妆使用的东西。比如说精华水修复水。美妆产品2016年正式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市面上的化妆品品牌有很多,你也可能听过乱七八糟的,好多品牌甚至你都不知道他到底算不算一个品牌,但自己觉得一个品牌它能称之为品牌的,就是它品牌形成规模了。有自己较为完整的研发能力较完整的产业链,能够去进蠢手轮行相应营销渠道的铺设,本身的售后还是质量之类的有保障,支付的效果好不好,那没有什么可说的,现在市面上真正能立得住的谈不上效果有多好,但多少是有效果的,不然市场不认同啊。

蜜思肤本身做的核心产品就是修复水和精华水,市场的认可度还是不错的,因薯薯为据自己的了解应该算是个中端品牌吧。跟很多比较大牌的,比如说比,那档次上还是差一点,毕竟是国产品牌,我们不是说国产品牌不好,而是说在化妆品这方面的研究它需要积累的国产的化妆品,公司本身的积累还比较少,未来5~10年之内我们可能就会逐渐迎头赶上,因为国内的化妆品市场确实非常庞大。

中端品牌就已经不错了,我们大部分人接触到的品牌说实话都是低端品牌,具体哪些品牌不点名了,好像看不起人家品牌一样。但平常你觉得你花二三十块钱买的一瓶精华水,买了一瓶爽肤水,这带信个品牌的能算是中端品牌吗?价格上也不对呀,你想想小时候你买一袋大宝sod蜜,你还得花个几块钱吧,更不要说爽肤水精华水这些东西了,它本身的精粹少,不管用精粹多的成本太高。

蜜思肤确实已经成功在新三板进行挂板了。他们家的主营业务收入依靠的是护肤产品以及化妆品方面。

挂牌了,主要是靠化妆品的销售来赚钱收入,而且这个品牌的销量也是非常可观的。

是的,已经上市了。主要来源是他们的化妆品,他们的产品做的还是很不错的,而且使用的人也是挺多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