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古代美容书籍
我本科医疗美容专业,偏中西医结合方向的,推荐我学过的书!
重点是前面四本书!
《美容皮肤科学》
可能是最实用的一本书了,防晒、保湿理论都有很全面的解释。书的后面部分是常见临床上的皮肤病,湿疹、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痤疮等等都有,看懂了几乎就能解决60%以上的皮肤病了。
《美容化妆品学》
主要介绍化妆品成分,学会了,以后买化妆品就不会被坑了。
甚至还能自己研制化妆品。后面内容就是不同肤质、年龄适合的化妆品种类。
《医疗美容技术》
大概了解吧,毕竟现在医美技术一直在提高,很多书中的器械已经慢慢在过时了。
《美容中医学》
整本书内容很广,涵盖了《中医学基础》、《中医学诊断》、《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等中医基础学科中的美容部分。
《医学美学》
个人觉得最重要的书!学会审美是学美容的第一步!
《美容营养学》
学会算卡路里
,真的受益终身!!
《美容临床心理学》
说实话,很鸡肋。
《化妆与形象设计》
理论知识还不错,但是里面的化妆案例比较过时。
《芳香疗法》
我们的任教老师自己出的书,自己网上找找可能还有更好的书籍。
大概这些,后面记得再补充!
2. 中国古代美容书籍有哪些
《化妆高手》《自制宝典》《现代皮肤病学基础》《尼可美肤宝典》《美丽圣经》《成分主义》《女人的弱点》《我最想要的美容书》
3. 古代记载美容的古籍
效果不错 据了解此产品采用纯中药配方 ,御肤堂根据《食医心监》 《食疗本草》及宋朝《太平圣惠方》等古籍记载的美容玉方,融合现代高科技生化技术,精心研制出了集美肤 养肤 疗肤为一体的“芊颜芳香疗养系列”
4. 古代美容养颜书籍
关于中国古代的医学经典著其实有不少,这里就说下传统医学的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一、《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算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了,其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主要分成《灵枢》与《素问》两个部分。
《黄帝内经》总共有18卷,分成两个部分每部分9卷,其中一部分名为《素问》,另一部分本来是无名的,后来汉晋之时,有人将没有名字的那部分称为《九卷》或《针经》,直到唐代以后其又被称作《灵枢》,一直沿用至今。《黄帝内经》的18卷中每一卷有9篇,所以每一部分就为九九八十一篇。全部加起来为162篇。
关于《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与作者目前已经无从考证了,据传其为黄帝所留,所以其以“黄帝”命名。不过传说终究是传说,后人公认的观点是,其成书于西汉时期,作者也并非是某一个人所著,而是由当时众多医师根据各自的传承与心得各自补充与记录而成的。
二、《难经》
《难经》的原名为《黄帝八十一难经》。
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也是众说纷纭,很多人都认为其是属于东汉前的作品,其成书作者可能与扁鹊有一定的关系。但事实究竟怎样,却也无从考证。
《黄帝八十一难经》与同属于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的《黄帝内经》一样,都以“黄帝”命名。至于其“难经”二字则有着“问难”与“疑难”之意。其主要用问答的方式,探讨与表达了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多方面的中医理论。
其内容篇幅也如其名《黄帝八十一难》中“八十一”所表达的一样,全书总共包含“八十一难”(也就是八十一部分)内容。
三、《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作者是张仲景。其在张仲景去世之后,在世间流传的过程中一度亡失!直到晋朝之时,一位名叫王叔和的太医令意外的见到了《伤寒杂病论》的残章,书中的内容与理论引起了王叔和的注意同时也使得王叔和极为兴奋!于是王叔和就像着了魔一样的利用其太医令的身份全力搜集《伤寒杂病论》的相关抄本,并加以整理。
终于,在王叔和的努力之下,《伤寒杂病论》的全部内容得以整理完全,王叔和为其命名《伤寒论》。
时至今日,《伤寒杂病论》已经成为我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而且其在2003年的非典期间重新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书中对伤寒的原因、症状与发展及处理方式都有作了详细而系统的分析。
四、《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虽以“神农”为名,也据传是神农所作,但其实际上成书于汉代,是属于汉代时期众多的医学家根据各自的临床研究与传承,合力记录创作而成的。
《神农本草经》主要是记载了各种药物的功效与作用,全书分成三卷共记录了365种药物之多。传说中《神农本草经》的内容是从神农氏时期就开始一代代往下传下来的,一直传到了秦、汉代时期,才由不同时期的各个医家多次整理而成!!
2015年8月,《神农本草经》被翻译成英文与法文,在全世界流传!!
5. 古代美容医书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是《诗经》中对古典美人最生动形象的描述。生活在千百年前的美女们,没有品类繁多的化妆品和各种各样的养生会所,她们又是靠什么抵抗岁月的侵蚀,做到容颜不老、体态不衰呢?其实,她们为了护肤也常常“无所不用其极”。
一、女皇武则天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而且是一个活了81岁的长寿女皇。武则天是非常讲究保养的人,御医们也为她的皮肤护理开出了很多美容秘方。
1.妇科药材美容
有两个很有名的美容秘方是武则天常用的。一个是“益母草泽面方”,后世的医书中也曾经收录并改名为“神仙玉女粉”。益母草是妇科的良药,既可内服,也可外用。外用敷面,有治疗肤色黑、祛除面部斑点和皱纹等功效;经常使用能使皮肤滋润有光泽。
“益母草泽面方”具体的做法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采集根苗全具的益母草,采集的益母草上不能带一点土。将采来的益母草晒干,粉碎后过细箩,加入适量的面粉和水,调和成鸡蛋大小的团药,晒干,然后用黄泥土制成炉子,炉子四边各开一个小孔,炉上层和下层放入炭火,两层间放置药丸,点火烧制。
2.自制面膜护肤
这是御医张文仲给武则天开的,叫常敷面脂。面脂作为养颜美容用品,在唐代很为流行,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面膜,有别于今天的是,那时候的面膜都是用天然的药材制成的。这个方子的主要成分是用细辛、葳蕤、黄芪、白附子、山药、辛夷、川芎、白芷、瓜蒌、木蓝皮,加猪油炼成的。
制作方法也很复杂,药要切碎,然后用酒浸泡一晚,再煎制,慢慢形成凝固,才能成为面脂。葳蕤、瓜蒌、猪油有滋阴润肤的功效,细辛、白附子、辛夷可以祛风通窍,黄芪可益气补肾,川芎、木蓝皮能活血保湿 。所以这个面膜用后可以光洁皮肤、祛皱保湿,疗效还是很显著的。
一代女皇更为偏爱中药护肤法,除了美容,中药的调理滋补效果也是很好的, 这位女皇一直活到了81岁的高龄。
二、杨贵妃
1.美容浴
杨贵妃爱泡温泉,这是众所周知的,温泉水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可以治疗皮肤病,提神,还有美容的功效,而且它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对治疗一些风湿病很有疗效,像关节炎、哮喘、风湿病等都有疗效。
除了温泉浴,她还常用豆浆沐浴。豆浆是用上等大豆磨制出来的,里面含有对女性极好的大豆异黄酮和益智的卵磷脂,这对女性皮肤有美容作用,用生鲜豆浆洗手脸约5分钟(时间长更好),自然晾,然后用清水洗净即可,皮肤光亮白嫩,因为豆浆里面含有卵磷脂这个元素,所以可以减少皱纹,延缓衰老,是极佳的天然的保健品。杨贵妃保持皮肤白嫩、光滑,豆浆同样功不可没。
2.食疗
除了沐浴,杨贵妃也很注重饮食上的滋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是杨贵妃最爱吃的滋补品之一,有生津、益智、促气养颜作用,常吃补脾益肝悦颜,生血、养心神,常食可使人百色红润,身体健康。
3. 自制红玉膏
红玉膏是杨贵妃常用的外敷类“增色”秘方,其主药是杏仁,含油脂,擅长滋润皮肤,营养皮肤。后来,“太真红玉膏”传出禁宫后,对后世影响很大,民间也纷纷应用。
如此精于保养,在盛行衣着暴露的唐朝,杨贵妃的凝脂之肌不知引来多少目光,难怪唐玄宗至死也不远舍弃这位绝世美人。
三、慈禧太后
提到慈禧,总会让人想到她祸国殃民的政治角色,其实,她还是位“养生专家”。年轻时,她就是位美人,即使人到晚年,仍然肌肤白嫩,容颜未老。这都得益于她独创的“养颜术”。
1.珍珠粉驻颜术
慈禧对中医中药情有独钟。尤其喜欢用珍贵的“珍珠粉”来留住青春。她将珍珠粉研成细末,用鸡蛋清调匀,然后敷在脸上。《开宝本草》说:珍珠涂面,令人润泽。不光外服,她还将珍珠粉调成粥状,用温茶送服,常服珍珠粉,使她的皮肤光滑。宫中设有专人负责采珠,还专门研制珍珠粉供慈禧太后享用。
2.鸡蛋护肤
鸡蛋清,成了她最常用的“面膜”。每天晚餐过后,洗完脸,她就开始把鸡蛋清抹在脸上。第二天起床后,用清水洗脸去除蛋清。这天然的面膜使得她肌肤白嫩润滑。慈禧还发明了“朱砂蛋”用来去除皱纹。将鸡蛋打碎一个小孔,去除了蛋黄,然后,在蛋孔内装入朱砂细末。用蜡将小孔封好,与其他蛋一起放到鸡窝里,让不知情的老母鸡孵化。待小鸡孵出壳后,将朱砂蛋里的药取出涂在脸上,可使面容白里透红,光滑润泽。
3.昂贵药材护肤
她还自创了“玉容散”,这个保健品的主要成分是以“白”字为主的中药材。比如,白芷、白芍、白附子。可以使肌肤焕发光泽并改善黑色素沉积。女人要补气补血才能使面色红润。为此,她常服用人参,不过,她是将人参含在嘴里,既不咽,也不吃,一直含到人参化了为止。
这位慈禧老佛爷即使是用早点都要九九八十一道菜,对自己的容貌更是不尽奢侈。珍珠粉与名贵人参在当时都是极难获得的中药材,尤其是珍珠,往往要采珠人以命相博来获取。
古代的护肤秘方数之不尽,但大多是达官贵族才有条件享用的,而且看起来极为复杂。相比之下,现在我们也能轻松用上在古人看来十分珍贵的护肤品了!
6. 古代人美容护肤的古书籍
《农政全书》《新制诸器图说》《梦溪笔谈》
科技:《算学启蒙总括》《周髀算经》《缉古算经》《九章算术》军事:《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兵制》《武侯八阵兵法辑略》医学:《鬼门十三针》《褚氏遗书》《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论》《古方八阵》《素问》农业:《齐民要术》《农学古籍概览》《氾胜之书》《禾谱》地理:《岭外代答》《都城纪胜》《洛阳伽蓝记》《水经注》《吴地记》
7. 古代中医美容书籍
其实美容大王的内容,在网上完全可以下载到,所以没有必要去购买。
再来就是,美容大王,一分钟瘦身,等,这些书的方法如果真的有用,那也是适合出书的人。这些书都不像它描写的那么神速和有效。所以,如果减肥,那么就调理饮食和加强相应的运动,我说的是相应运动,我不提倡慢跑,如果不坚持,肌肉都跑出来了,怎么减啊。饮食绝对不能绝食,如果是青春期的话,你绝食就会导致记忆力减退。饮食要均衡,要少,但是每餐都要保证。至于皮肤,皮肤是外3分内7分的。外表保证清洁,偶尔进行一点面膜护理就够了。最主要的是内分泌的调理,推荐安利的营养补充产品,像多种纤维素,维生素,胡萝卜素等,都让体内均衡调理。皮肤改善明显。如果你实在想看书的话,建议你从网上找,省钱。
8. 中国古代妆容书籍
“落梅妆”又可称“梅花妆”,其式,主要是在额上画一圆点或多瓣梅花状图形。六朝至隋唐的社会审美就是喜欢绮靡之风,衣裙多繁复装饰,甚至织进金线。金、翠、红是主色调,头饰和衣饰是配搭的。在这样的艳妆之下,寡淡着一张脸显然很不协调。所以社会审美迅速认可了在面部也贴金描翠,“助颜梅点额”,“寿阳落梅妆”,“黄花闺女”,等等词汇都是来源于此,也有人传说公主是梅花的精灵变成的,所以梅花不落,因此寿阳公主就成了梅花的花神。宫女们觉得额头上装饰几朵梅花花瓣,更显娇俏,也学着在额头上粘花瓣,这种妆也就成了宫廷日妆。“梅花妆”后来也有所发展,色彩上不只是黄色,还有红色绿色;样式上也不只是梅花形,也有动物形,比如小鸟小鱼小蝴蝶灯。
二、妆靥
唐代女子喜欢在自己面上敷粉,在颊边画二新月样子或钱样,名“妆靥”。有的更在嘴角酒窝间加二小点胭脂,在脸面注以红点的妆饰方法在汉代已有记载,叫作“的”。《释名·释首饰》中说:“以丹注面曰的。的,灼也。此本天子诸侯群妾当次进御,其有月事,止而不御,重以口说,故注此丹于面,灼然为识。女史见之,则不书其名于第录也。”妆靥的具体形状,在盛唐以前,一般均作成黄豆般的两颗圆点。盛唐以后,面靥的范围有所扩大,式样也更加丰富。
三、远山黛
古时候,形容美人总会说“眉如远山含黛,其实远山黛是一种淡远、细长的眉毛画法,宛如水墨画里一泓秋水后面遥远的连山。远山眉因细长舒扬,颜色略淡的特色,使其妆面具有清秀淡雅的特点,而深得女子的喜爱。这里的“黛”其实是是最早的画眉材料,因其是一种黑色矿物,所以也称“石黛”。古人画眉的时候,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再使用。跟据东晋葛洪所著《西京杂记》中,形容卓文君“眉若远山,脸若芙蓉”中可见,“远山”则是汉代一种常见的眉式。
四、寿阳妆
寿阳妆也称“额黄之妆”,我国古代妇女额部涂黄的风习,大约同花钿一样,起源于南北朝或更早些,更可能与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有关。据南朝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记载:“张芸叟《使辽录》云:‘胡妇以黄物涂面如金,谓之佛妆。’”南北朝至唐时,妇女爱在额间涂以黄色,作为点缀。因黄颜色厚积额间,状如小山,故亦称“额山”。这个装扮也有个传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 曾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公主额上,就成了五出之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妆,所以也称“寿阳妆”。
9. 古代护肤书籍
从古代起就有牛奶可美容润肤之说,据《日华子本草》一书记载,牛奶可“养心肺、解热毒、润皮肤”。
现代研究证实,牛奶中含有具有美容作用的维生素,其蛋白质中含有人体全部必需的氨基酸,有利于皮肤细胞的修复再生,能延缓皮肤的衰老。事实上,常喝鲜奶的女性,往往皮肤较为光滑细嫩。
10. 古代美容术书
在古代,还有一个字也常指护肤品,这就是“膏”宇。一般来说,用于敷面和唇的护肤品,呈凝结状的称为脂,至液态的称为膏。《礼?内则》“脂膏”唐孔颖达疏:“凝者为脂,释者为膏”。 面脂,是一种敷而用的白色油膏,有护肤滋润的作用。通常以牛油、矿物蜡、香酒及各种植物科学配制而成。北魏贾思锯《齐民要术》中记录了古代面脂制作的方法:“合面脂法,牛馈(牛髓少者用牛脂和之,若无髓,用脂可也)温酒,浸丁香、着香二种,煎法一同合泽。亦著青篙以发色。绵滤著瓷漆盏中,令凝。” 面脂在江推以北被称作“面泽”,南朝宋刘又庆《世说新语》(佚文)说:“江谁以北,谓面脂为面泽。”大概常用面脂,使脸部有光泽,所以称面泽。若用兰革汁与油脂调和而成的面脂,则称为“兰泽”,敷面后,不仅护肤助容,而且兰香袭人。这种有香气的面脂还有“香雪”等品种。张论《消瘦花》词:“娇艳轻盈香昌腻”,则为证。如果在制作时加入紫色素、则称“紫雪”;加入红色素,则称“红雪”;加入绿色素,又称为“碧雪”。这终特制的面肥多用于冬季,男女都适用,有防裂护贩的功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石部》记:“唐时,腊日赐群臣紫雪、红雪、碧雪”。 家喻户晓的杨贵纪,是唐代的大美人,她常用特制的“太真红五膏”敷脸,脸色如红玉。太真是杨贵肥的别号,所以称她专用的面膏为“太真红玉膏”。它是以滑石、轻粉、鸡蛋清加脑康等香料调制而成。宋人陈元舰《事林广记?后集》记下了它的制作方法:“太真红玉膏:杏仁、夫皮、滑石、轻粉各等份为末,蒸过,入脑爵少许,以鸡子清调匀,早起洗面毕傅之,自日后色如红玉。” 敷面的护肤品,如果呈液态状,称为面膏或面油,涂抹于颊,润肤效果很好。宋代有种“玉龙膏”。传说为宋太宗所制。因被盛于雕有龙纹的五盒之内,所以称“玉龙膏”。宫中摈纪用于涂颊,以助姿容。宋庞元英《文吕杂录》记载了这一故事:“礼部王员外言:“今谓面油为玉龙膏,太宗皇帝始合此药,以白玉碾龙合子贮之,因以名焉。”宋代还有一种“驻颜膏”,为护肤润面的油膏,能防止皮肤衰老。还有“却老霜”,为一种护肤的面霜,以植物为主要原料。宋陶谷《清异录》载:“却老霜,九炼松枝为之,辟谷长生。” 古代还有一种“孙山少女膏”,足一种妇女洗面用的膏,内含药物,长期使用有助容颜。宋人陈元规(事林广记?后集》记:“孙山少女膏:黄柏皮三寸,上瓜根三寸,大枣七个,同研细为膏,常早起化汤洗面用,旬日,容如少女。”这似乎类同于现代的营养性洗面奶。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