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加索照片
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
巴勃罗·毕加索(西班牙语:Pablo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全名巴勃罗·迭戈·何塞·弗朗西斯科·狄·保拉·胡安·纳波穆西诺·玛莉亚·狄·洛
2. 毕加索高清图片
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1亿416万美元 文森特梵高《加谢医生的肖像》8250万美元 鲁本斯《殴打婴儿》7350欧元 文森特梵高《没胡子的自画像》7150万美元 雷诺阿《红磨坊的舞会》7810万美元 鲁宾斯《对无辜者的屠杀》4950万英镑 毕加索《双臂抱胸的女人》5560万美元 文森特梵高《鸢尾花》5200万美元 毕加索《梦》4840万美元 保罗塞尚《静物》6050万美元 资料上我只能找到这些,供参考。
3. 毕加索的画照片
“蓝色房间”是毕加索于1901年“蓝色时期”创作的一副画作,作品描画了一个裸体模特在他的画室中洗浴的情景。
通过对该画作X光扫描发现,该画作表面下还有另一幅男人肖像的画作,很可能是毕加索创作“蓝色房间”之前不久创作的。画面中男性有胡须,系领结,身体微微前倾,右手托腮。研究团队表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副“幽灵画作”很可能是因为当时毕加索太穷,无法负担新的画布,只好覆盖旧作来创作新作。
4. 毕加索哪里
巴勃罗·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1881年,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
他是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之一。代表作品:《格尔尼卡》《和平鸽》《亚维农的少女》《生命》。
5. 毕加索个人图片
毕加索厉害,
毕加索有着扎实的基本功,他青年时期的素描和油画都很古典。毕加索说,他十四岁的时候已经画的和拉斐尔一样好了。
梵高就是用生命在画画,弥补了技术的不足。
6. 毕加索及作品图片
毕加索9岁时画的《斗牛》
毕加索的第一位老师,是曾在当地艺术学校担任绘画讲师的父亲。随着技能的提高,毕加索偶尔会被要求为他父亲的画作添加最后的润色。他在那个时代的绘画确实展现了熟练的技巧,对肌肉系统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掌握。他现存最早的绘画,是他9岁时完成的《斗牛》,除了天生的天赋,这幅早期作品还标志着毕加索毕生对斗牛及其所有装饰的痴迷。
7. 毕加索画图片
是:印象派。
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
8. 毕加索高清照片
看图片,个人认为是毕加索606财务特细钢笔 小学生钢笔特细 超细钢笔。
专柜价格在100上下,网店价格在40上下。
暗尖钢笔,笔尖较硬,相对较细,适合于日常书写。
9. 毕加索本人高清图片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他一生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作品,风格丰富多变,充满非凡的创造性。 毕加索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后来长期定居法国。他的父亲是一位艺术教师。他自幼喜爱艺术,15岁时以优异成绩进入巴塞罗那美术学校,后来转入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他于1900年来到法国巴黎,开始以极大的同情心描绘穷人的生活。此时,他的作品充满悲剧性。 瘦削的形象和冷灰的蓝色调,使他的画上充满孤独和绝望、灾难与不幸的感觉。 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其创作的“蓝色时期”(1900—1904年)。 1904—1906年是毕加索创作生涯的“粉红色时期” 。 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以描绘马戏团人物为主,形象虽然忧郁,却并不孤寂。1906年毕加索受到非洲原始雕刻和塞尚绘画影响,而转向一种新画风的探索。 于是,他画出了那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亚维农的少女》。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他一生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作品,风格丰富多变,充满非凡的创造性。 毕加索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后来长期定居法国。他的父亲是一位艺术教师。他自幼喜爱艺术,15岁时以优异成绩进入巴塞罗那美术学校,后来转入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他于1900年来到法国巴黎,开始以极大的同情心描绘穷人的生活。此时,他的作品充满悲剧性。 瘦削的形象和冷灰的蓝色调,使他的画上充满孤独和绝望、灾难与不幸的感觉。 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其创作的“蓝色时期”(1900—1904年)。 1904—1906年是毕加索创作生涯的“粉红色时期” 。 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以描绘马戏团人物为主,形象虽然忧郁,却并不孤寂。1906年毕加索受到非洲原始雕刻和塞尚绘画影响,而转向一种新画风的探索。 于是,他画出了那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亚维农的少女》。 《亚维农的少女》 这幅不可思议的巨幅油画,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亚维农的少女》始作于1906年,至1907年完成,其间曾多次修改。画中五个裸女和一组静物,组成了富于形式意味的构图。这幅画的标题是由毕加索的朋友安德鲁·塞尔曼所加,据说毕加索本人对之并不喜欢。但不管怎样,这只不过是作品名称罢了。在现代艺术中,标题与作品的相关性越来越小,画家们常常有意识地不以标题来说明作品的内容。毕加索这幅《亚维农的少女》,想必亦是如此。该画原先的构思,是以性病的讽喻为题,取名《罪恶的报酬》,这在最初的草图上一目了然;草图上有一男子手捧骷髅,让人联想到一句西班牙古老的道德箴言:“凡事皆是虚空”。然而在此画正式的创作过程中,这些轶事的或寓意的细节,都被画家一一去除了。其最终的震撼力,并不是来自任何文学性的描述,而是来自它那绘画性语言的感人力量。 这幅画,可谓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画面左边的三个裸女形象,显然是古典型人体的生硬变形;而右边两个裸女那粗野、异常的面容及体态,则充满了原始艺术的野性特质。野兽派画家发现了非洲及大洋洲雕刻的原始魅力,并将它们介绍给毕加索。然而用原始艺术来摧毁古典审美的,是毕加索,而不是野兽派画家。在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因而这幅画(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述),“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在这里,毕加索破坏了许多东西,可是,在这破坏的过程中他又获得了什么呢?当我们从第一眼见到此画的震惊中恢复过来,便开始发现,那种破坏却是相当地井井有条: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我们注意到,这些碎块并不是扁平的,它们由于被衬上阴影而具有了某种三度空间的感觉。我们并不总能确定它们是凹进去还是凸出来;它们看起来有的象实体的块面,有的则象是透明体的碎片。这些非同寻常的块面,使画面具有了某种完整性与连续性。 从这幅画上,可看出一种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新手法,这种手法早在塞尚的画中就已采用了。我们看见,画面中央的两个形象脸部呈正面,但其鼻子却画成了侧面;左边形象侧面的头部,眼睛却是正面的。不同角度的视象被结合在同一个形象上。这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语言,被更加明显地用在了画面右边那个蹲着的形象上。这个呈四分之三背面的形象,由于受到分解与拼接的处理,而脱离了脊柱的中轴。它的腿和臂均被拉长,暗示着向深处的延伸;而那头部也被拧了过来,直楞楞地对着观者。毕加索似乎是围着形象绕了180度之后,才将诸角度的视象综合为这一形象的。这种画法,彻底打破了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始的五百年来透视法则对画家的限制。 毕加索力求使画面保持平面的效果。虽然画上的诸多块面皆具有凹凸感,但它们并不凹得很深或凸很高。画面显示的空间其实非常浅,以致该画看起来好象表现的是一个浮雕的图像。画家有意地消除人物与背景间的距离,力图使画面的所有部分都在同一个面上显示。假如我们对右边背景的那些蓝色块面稍加注意,便可发现画家的匠心独具。蓝色,通常在视觉上具有后退的效果。毕加索为了消除这种效果,便将这些蓝色块勾上耀眼的白边,于是,它们看上去就拼命地向前凸现了。 实际上,《亚维农的少女》是一个独立的绘画结构,它并不关照外在的世界。它所关照的,是它自身的形、色构成的世界。它脱胎于塞尚那些描绘浴女的纪念碑式作品。它以某种不同于自然秩序的秩序,组建了一个纯绘画性的结构。 毕加索1909—1911年“分析立体主义”时期的绘画,进一步显示了对于客观再现的忽视。这一时期他笔下的物象,无论是静物、风景还是人物,都被彻底分解了,使观者对其不甚了了。虽然每幅画都有标题,但人们很难从中找到与标题有关的物象。那些被分解了的形体与背景相互交融,使整个画面布满以各种垂直、倾斜及水平的线所交织而成的形态各异的块面。在这种复杂的网络结构中,形象只是慢慢地浮现,可即刻间便又消解在纷繁的块面中。色彩的作用在这里已被降到最低程度。画上似乎仅有一些单调的黑、白、灰及棕色。实际上,画家所要表现的只是线与线、形与形所组成的结构,以及由这种结构所发射出的张力。 1910年,毕加索作《卡思维勒像》,油画,100×61.5厘米,芝加哥,芝加哥艺术中心藏。 1912年起,毕加索转向其“综合立体主义”风格的绘画实验。他开始以拼贴的手法进行创作。这幅题为《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的作品,清楚地显示了这种新风格。 《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 1890年—1892年,油画,45×57厘米,巴黎奥塞博物馆藏 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