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香是干什么的
黄姓的三大特点
第一,孝悌无双的江夏流芳
俗话说:“百行之首,以孝为先。”古书《论语》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可见“孝”是中国文化最高层最根本的内容。
而历史上的黄氏,正是中国传统孝道的典范和代表,例如“二十四孝”中,黄姓的孝子有两个,就是汉朝的黄香和宋朝的黄庭坚。
历史上黄氏的孝子孝孙,见于史传、方志和家谱的不胜枚举,《中国名人大辞典》中黄姓名人中孝子几占十分之一。故明朝人顾清曾称赞说:“黄氏盖纯孝一脉,累世相承,所以根于心而发之于事者,固有自来也。”
“孝”就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和老人,并且要“为民族尽大孝”,不做误国害民的事。“悌”就是团结同辈爱护卑辈和弱小,不但团结本族,相亲相爱,而且推及他族,和睦乡邻,团结各族人民,就是古语说的“亲亲而仁民”。
愿海内外黄氏宗族,互相勉励,世世代代继承我姓的优良传统——“孝悌无双”,并不断发扬光大,江夏流芳,千秋万代。
第二,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
纵观黄氏发展的历史,自始至终贯穿着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
根据史学家的考证,黄族的发祥地在今辽河上源之一的黄水一带,后改称潢水(在今内蒙古东),辗转延徙,历经河北、山东,最后定居中原。由一个崇拜黄鹂鸟的狩猎小氏族,发展成以金凤凰为标志,地位次于凤鸟氏族的农牧凤鸟氏族。
在上古恶劣的艰难环境和不断与各族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一个既善治水,又精制玉器,崇拜黄色的黄族。
在这种社会大变迁中,许多氏族被淘汰了,只有那富有积极开拓精神的氏族,才能适应新环境,生存发展起来,建立黄国,历夏、商、周三代二千余年。
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学会适应新环境,征服新世界,鼓舞黄氏子孙,遍布中华大地,渡海到东南亚各国,开荒辟地,走向海外其他各地,把黄氏族性的种子,传播全世界。
激励黄氏子孙的开拓精神,归结起来是:
(1)远大的眼光,既不安于现状,又处变不惊,能居安而思危,识否极则泰来;
(2)志在四方,不恋故土,积极向外发展的开拓精神;
(3)顽强的适应能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并创造新环境;
(4)强烈的自信心和战胜自然的精神,勇于积极创业。
第三,念诗认宗的独特传统
在海内外黄氏族人中,广泛流传着念诗认亲的传统,既独特,又突出。在汉族中同姓氏的人,虽然见面时,常常认起宗亲来,但却没有像黄姓一样,在认亲时总要对方背诵“祖公诗”,甚且进一步要求念“祖妈诗”。
撰写《中华姓氏通书·黄氏》的刘佑平先生,说这是“一组特殊的文化密码”。黄姓族人,无论在国内外任何地方,只要能背得出这组“密码”,便可认祖归宗,亲如家人,不但可得到关照,而且还可“升堂入室”,常常受到非同寻常的浓情厚意的接待。
黄姓的认宗诗,就是峭山公在送子外出创业时,亲自吟送的八句诗,俗称“外八句”,祖妈诗又称“内八句”。黄氏族谱中,一般都载有这两首诗,但由于年代久远,各地辗转传抄,文字有很多差别,内容大体相同。
2. 老黄香是什么
《三字经》只有一句:“香九龄,能温席”。
白话译文:
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用身体温暖席子孝敬父母。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
我国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为了让我舒服,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子,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3. 黄香是什么人
黄香是东汉时期官员、孝子,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故事的主角。他年方九岁时,便知事亲之理,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黄香家境清贫,家里没有仆人婢女,自己亲自操劳家事,尽心奉养长辈。并且广泛地诵习儒家经典,深求精通道德学术,写得一手好文章。京师的人称赞他说:“天下无双,江夏黄童。”黄香最初被授任郎中。
4. 黄香啥意思
《三字经》中只涉及一句:“香九龄,能温席。”
1、意思是说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2、香九龄,能温席——《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3、白话译文: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年纪才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黄香)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黄香双亲的帐子),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 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时觉得暖和。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5. 黄香是一种什么东西
日照海边人的回答 家是日照,家乡就在海边,付团河的入海口,我们叫大河,小时候放了学上河里洗海澡,因为涨潮海水顺河而上几里。说到海鲜,只有海边的人才知什么鲜
1海砂子面,一种白色小贝壳,三分之一指甲盖大,洗净煮熟,海砂子开口,放入水用筷子搅动,把海砂子肉搅出,和汤一块下面条,熟后放入韮菜,鲜美之极。
2光鱼,小时候放了学,落潮后,顺着村西头入海的二河,在河边里摸,水里有洞,用手伸进去,必有光鱼,用芦苇杆串一串,带回家用辣椒一饨,美
3海蛰,鲜的海蛰,刚从海里捞出,切好放入醋,蒜一拌,妙不可言
4老鼠鱼,一种带皮的鱼,去皮煮,配菜必用苘蒿
5子乌,带子的小乌子,干的油炸最香
6.黄嗄啦,也叫文嗄,一种黄皮嗄拉,无沙,味极鲜,饨蛋汤放入绝配
7香螺,真正的日照香螺,尾部是尖的,其黄香,放入尖椒爆炒
8黄煎子鱼,此鱼味美,但有小刺,必须用油煎干,撕碎拌上香椿,日照一绝
9对虾,对虾有各种做法,我最欣赏,点一堆柴火,把虾扔入火碳中,适时用棍挑出,自然之美味
6. 黄香又叫什么
秦始皇为伯益后裔。
伯益(约公元前21世纪):一作伯翳,又称大费,大业之子,嬴姓,一说“姬姓”。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云:“大费(伯益)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
夏朝君主夏启继位后,其子大廉继承伯益职位,建立古黄国。大廉的后裔非子,在西周封地于秦,建立秦国。他是廉氏、黄氏等的始祖;伯益次子若木被封于徐国,为徐氏始祖。
著名后裔有:大将军廉颇、秦始皇嬴政、赵武灵王、春申君黄歇、西汉丞相黄霸、东汉孝子黄香、大齐黄巢、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北宋大文豪黄庭坚、明清时期黄宗羲等。
7. 黄香的简介
黄香蕉苹果简介
金冠苹果,又名金帅,黄元帅,黄香蕉。武威市的古浪、凉州、民勤等地都有大量出产,尤以古浪金冠苹果为最佳。古浪金冠苹果,在1985年全省优质苹果、梨鉴评会上,获全省金冠苹果第一名。此后,省农业厅又作为省优质产品参加全国优质产品的展示和鉴评,名列全国同类品种第二名。
古浪金冠苹果,经省上有关部门鉴定测试,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8%,有机酸含量0.43%,硬度为每平方厘米55公斤。其主要特征有:果形呈长圆锥形,斤果三个左右;成熟后果皮呈金苋,阳面带有红晕,皮薄无锈斑,有光泽;肉质细密,呈黄白色,汁液较多,味深醇香,甜酸适口。
8. 黄香是什么样子的
古代对黄色的别称一般有官黄、藤黄、石黄、鹅黄、鸭黄、雄黄、杏黄、姜黄、柳黄等等。
宋朝苏轼在《游太平寺净土院观牡丹中有淡黄一朵特奇为作小诗》这首诗中,用“一朵官黄微拂掠,鞓红魏紫不须看。”来描述花的颜色。
古人对颜色的称谓,可谓是种类繁多,从胭脂到天青,从粉红到黛绿,从服饰到瓷器,从绘画到刺绣,每一个颜色都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而且也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
9. 黄香是用来干什么的
麝香龟体内并没有麝香,它们被称为麝香龟,是因为它们在受到攻击或惊吓后,会从背甲边缘之下的两对麝香腺中,释放出恶臭的黄色液体,用来阻挡敌人的攻击,所以才被称为麝香龟。但是它们体内释放的并不是麝香,而是一种独有的体液。
麝香龟在平时的生活中是不会散发出这种臭味的,只有在受到惊吓或者攻击的时候,才能释放这种恶臭的液体。而且,现在人工饲养的麝香龟经过多次繁殖,大多都没有了这种本能。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