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杞县美容店哪个好些
独孤姓宗祠通用对联(DGX)一、姓氏源流
独孤(Dú gū 独孤)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刘姓,起源于北魏时代北鲜卑部落,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后代以独孤为氏。刘秀之子刘辅的裔孙刘进伯官度辽将军,在攻打匈奴时失败被俘,囚禁于独山(今辽宁省海城境内)之下,他的后代有尸利单于,为谷蠡王,号独孤部,传至六世孙罗辰时,随北魏孝文帝迁居洛阳,遂为河南人,以其部落名命姓,称为独孤氏。
二、迁徙分布
(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独孤姓望居河南郡(汉高帝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地区)、高阳郡(北魏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高阳县一带地区)。
三、历史名人
独孤楷:字修则,隋代人,本姓李氏。父屯,从齐神武帝与周师战于沙苑,齐师败绩,因为柱国独孤信所禽,配为士伍,给使信家,渐得亲近,因赐姓独孤氏。楷少谨厚,便弄马槊,为宇文护执刀。数从征伐,赐爵广阿县公。拜右侍下大夫。从韦孝宽平淮南,以功赐子景云爵西河县公。隋文帝为丞相,进开府,领亲信兵。及受禅,拜右监门将军。进封汝阳郡公。仁寿初,出为原州总管。时蜀王秀镇益州,上徵之,犹豫未发。朝廷恐秀生变,拜楷益州总管,驰传代之。秀果有异志,楷讽谕久之,乃就路。楷察秀有悔色,因勒兵为备。秀至兴乐,去益州四十余里,将反袭楷,密使觇之,知不可犯而止。楷在益州,甚有惠政,蜀中父老于今称之。炀帝既位,转并州总管。遇疾丧明,上表乞骸骨。帝曰:“公先朝旧臣,卧以镇之,无劳躬亲簿领也。”以其长子凌云监省郡事。其见重如此。转长平太守。卒,谥曰恭。子凌云、平云、彦云,皆知名。
独孤盛:独孤楷之弟,性刚烈,有胆略。以落邸之旧,累迁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之乱,裴
虔通引兵至成象殿,宿卫者皆释仗走。盛谓虔通曰:“何物兵?形势太异!”虔通曰:“事已然,不预将军事。”盛骂曰:“老贼,何物语!”不及被甲,与左右十余人逆拒之,为乱兵所杀。越王侗称制,赠光禄大夫、纪国公,谥曰武节。
独孤郁:唐代翰林学士,是权德舆的女婿。宪宗赞叹独孤郁的才华说:“权德舆能够使独孤郁作女婿,我反而赶不上权德舆了吗?”在此之前,公主下嫁,都是选取皇家内外亲族以及功臣家的子弟。至此,宪宗才命令宰相选择公卿、大夫家的温文尔雅、可以置身清流的子弟。然而,各家多不愿意,只有杜佑的孙子司议郎杜没有推辞。秋季,七月,戊辰(二十三日)宪宗任命杜为殿中少监、驸马都尉,让他娶岐阳公主为妻。岐阳公主是宪宗的大女儿,为郭德妃所生。八月,癸巳(十九日),杜与岐阳公主成婚。岐阳公主举止贤淑,杜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行辈高于她的不只数十人,岐阳公主对待他们,谦恭随和,一概如同家里人的礼数,在二十年里,人们不曾因丝毫的嫌隙而指责她恃贵骄慢。才到杜家时,岐阳公主就与杜商议说:“皇上赐给我们的奴婢,是终究不肯屈从的,可以奏请皇上将他们收回去,我们自己再悉数购买出身低微、可以指使的奴婢吧。”自此,闺阁门户清静,连人们说话的声音都听不到。
独孤及:唐代诗人,字至之,洛阳人。天宝末,以道举高第,补华阴尉。代宗召为左拾遗,俄改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历濠、舒二州刺史,以治课加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徙常州,卒谥曰宪。集三十卷,内诗三卷,今编诗二卷。
独孤信:本名如愿(502-557),北周时期云中(今大同)人,史称“美容仪,善骑射”。少年时代喜爱修饰,讲究穿戴,故在军营之中享有“独孤郎”之美称。他初投葛荣帐下为将,后投北魏,曾经匹马单枪生擒渔阳王袁肆周。因屡立战功,先后历任别将、员外散骑侍郎、新野郡守、荆州防城大都督、武卫将军、浮阳郡长、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军事兼尚书右仆射、荆州刺史、车骑大将军、河内郡公、陇右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封赵国公,邑一万户,谥曰景。独孤信风度翩翩,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初启霸业之时,他镇守陇右之地,史称“及信在州,事无拥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人愿附者数万家。”“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由于他执政期间惠政颇多,因此,很受百姓爱戴。独孤信一生共有六子七女,六子俱任官职。其女:长女为周明敬后;四女为元贞皇后;七女为隋文帝皇后。
独孤罗:字罗仁,云中人也。父信,初仕魏为荆州刺史。武帝之入关也,信弃父母妻子西归长安,历职显贵,罗由是遂为高氏所囚。信后仕周为大司马。及信为宇文护所诛,罗始见释,寓居中山,孤贫无以自给。齐将独孤永业以宗族之故,见而哀之,为买田宅,遗以资畜。初,信入关之后,复娶二妻,郭氏生子六人,善、穆、藏、顺、陀、整,崔氏生献皇后。及齐亡,高祖为定州总管,献皇后遣人寻罗,得之,相见悲不自胜,侍御者皆泣。于是厚遗车马财物。未几,周武帝以罗功臣子,久沦异域,征拜楚安郡太守。以疾去官,归于京师。诸弟见罗少长贫贱,每轻侮之,不以兄礼事也。然性长者,亦不与诸弟校竞长短,后由是重之。及高祖为丞相,拜仪同,常置左右。既受禅,下诏追赠罗父信官爵曰:“褒德累行,往代通规,追远慎终,前王盛典。故柱国信,风宇高旷,独秀生民,睿哲居宗,清猷映世。宏谋长策,道著于弼谐,纬义经仁,事深于拯济。方当宣风廊庙,亮采台阶,而运属艰危,功高弗赏,眷言令范,事切于心。今景运初开,椒闱肃建,载怀涂山之义,无忘褒、纪之典。可赠太师、上柱国、冀定等十州刺史、赵国公,邑万户。”其诸弟以罗母没齐,先无夫人之号,不当承袭。上以问后,后曰:“罗诚嫡长,不可诬也。”于是袭爵赵国公。以其弟善为河内郡公,穆为金泉县公,藏为武平县公,陀为武喜县公,整为千牛备身。擢拜罗为左领左右将军,寻迁左卫将军,前后赏赐不可胜计。久而出为凉州总管,进位上柱国。仁寿中,征拜左武卫大将军。炀帝嗣位,改封蜀国公。未几,卒官,谥曰恭。
独孤陀:字黎邪,独孤罗之弟。仕周胥附上士,坐父徙蜀郡十余年。宇文护被诛,始归长安。高祖受禅,拜上开府、右领左右将军。久之,出为郢州刺史,进位上大将军,累转延州刺史。好左道。其妻母先事猫鬼,因转入其家。上微闻而不之信也。会献皇后及杨素妻郑氏俱有疾,召医者视之,皆曰:“此猫鬼疾也。”上以陀后之异母弟,陀妻杨素之异母妹,由是意陀所为,阴令其兄穆以情喻之。上又避左右讽陀,陀言无有。上不悦,左转迁州刺史。出怨言。上令左仆射高颎、纳言苏威、大理正皇甫孝绪、大理丞杨远等杂治之。陀婢徐阿尼言,本从陀母家来,常事猫鬼。每以子日夜祀之。言子者鼠也。其猫鬼每杀人者,所死家财物潜移于畜猫鬼家。陀尝从家中素酒,其妻曰:“无钱可酤。”陀因谓阿尼曰:“可令猫鬼向越公家,使我足钱也。”阿尼便咒之归。数日,猫鬼向素家。十一年,上初从并州还,陀于园中谓阿尼曰:“可令猫鬼向皇后所,使多赐吾物。”阿尼复咒之,遂入宫中。杨远乃于门下外省遣阿尼呼猫鬼。阿尼于是夜中置香粥一盆,以匙扣而呼之曰:“猫女可来,无住宫中。”久之,阿尼色正青,若被牵曳者,云猫鬼已至。上以其事下公卿,奇章公牛弘曰:“妖由人兴,杀其人可以绝矣。”上令以犊车载陀夫妻,将赐死于其家。陀弟司勋侍中整诣阙求哀,于是免陀死,除名为民,以其妻杨氏为尼。先是,有人讼其母为人猫鬼所杀者,上以为妖妄,怒而遣之。及此,诏诛被讼行猫鬼家。经未几而卒。炀帝即位,追念舅氏,听以礼葬,乃下诏曰:“外氏衰祸,独孤陀不幸早世,迁卜有期。言念渭阳之情,追怀伤切,宜加礼命,允备哀荣。可赠正议大夫。”帝意犹不已,复下诏曰:“舅氏之尊,戚属斯重,而降年弗永,凋落相继。缅惟先往,宜崇徽秩。复赠银青光禄大夫。”有二子:延福、延寿。
独孤整:独孤陀之弟,官至幽州刺史,大业初卒,赠,平乡侯。
独孤纂嗣:独孤罗之子,仕至河阳郡尉。纂弟武都,大业末,亦为河阳郡尉。庶长子开远,之弑逆也,裴虔通率贼入成象殿,宿卫兵士皆从逆,开远时为千牛,与独孤盛力战于合下,为贼所执,贼义而舍之。善后官至柱国。卒,子览嗣,仕至左候卫将军,大业末卒。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河南郡:①河南地,秦汉指内蒙自治区古河套黄河以南。②战国时称周雒邑王城为河南,汉置河南县。③汉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④唐又有河南道,为大行政区,辖河以南、淮以北的广大地区,治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开元时从河南道析出京畿道。唐中叶以后又有河南节度使。
高阳郡:①古有高阳乡,在今河南杞县西北。秦末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高阳即指此路。②汉桓帝置高阳郡,治高阳(今河北省高阳东)。晋曾置高阳国,治博陆(今河北省蠡县南)。北魏只有高阳郡,仍治高阳。隋废。
2、堂号(缺)
=====================================================================
【独孤姓宗祠通用对联】
〖独孤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行道扬名,学士果成佳婿;
奇谋大略,女儿迭为贵人。
——佚名撰独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洛阳人独孤郁,字古风,幼年时,父亲独孤及曾问他志向,他答道:“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元和初年,举制科高等,历官右补阙、翰林学土。大臣权德舆很看重他,把女儿嫁给了他。宪宗曾说:“想不到德舆有如此佳婿!”下联典指南北朝时北周云中人独孤信,善于骑射,在东魏官都督荆州诸军事。后奔南朝梁,官陇右十一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北周初,官大宗伯,封卫国公。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所到之处,都受百姓欢迎。大女儿为北周明帝皇后,四女儿为唐高祖的母亲元贞太后,七女儿为隋文帝皇后。
刘姓的来源
一 姓氏来源
刘氏的来源主要有三:
1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
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
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2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
,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
南刘氏。
3 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一、汉
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
,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
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
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
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三、迁都洛阳
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
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二 迁徙分布
刘氏最早发源于河北唐县,而始姓刘氏却在今天的陕西省境内
。公元前300多年前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战国时晋大夫会有子留
居秦国,称刘氏,其十世孙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大梁,生子刘清
辗转到今江苏等地。后来刘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
子孙分布于天水、中山、南阳、彭城、东平等十四处之多。汉末三国
之际,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
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刘氏大举南迁
,在江南影响很大。唐代和宋代,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盛于全中国
,直至今日。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5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1 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
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此支刘氏 是汉高祖的后代。
2 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
3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刘贾
。
4 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
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5 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
中山靖王刘胜。
6 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
文所开基。
7 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8 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 西汉
长沙定王刘发。
9 东平郡:汉晋置郡,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刘氏
,其开山基始祖为第四子东平王刘宇。
10 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
所开基。
11 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
12 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
氏。
13 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
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14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
苍之后。
15 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
起开山始祖为东7世孙刘会。
16 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
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广陵王刘胥。
17 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
定王刘发。
18 临淮郡: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
祖为东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
堂号:
1 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
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
郡望堂号的正宗。
2 豢龙堂:夏相刘累,相传他善于养龙,被封为豢龙氏。
3 藜照堂: 汉代的刘向,元帝的时候校书天禄阁,有一天,一个
老翁穿着黄衣,拿者藜杖,吹着拐杖上的火焰,拿出天文、地理的书
给刘向。刘向问:“你是谁?”他回答说是太乙之精,听说他好学,
特来看他。刘向一生著述很多,见了老翁后,才思更加敏捷了。
四 家乘谱牒
河北:沧州刘氏家谱三卷首一卷、南皮刘氏家谱、上元刘氏家谱
六卷
山西:洪洞刘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洪洞刘氏族谱五卷、洪
沿刘氏宗谱六卷、洪洞刘氏族谱、洪洞刘氏族谱不分卷、洪洞刘氏族
谱十七卷首一卷、平定刘氏族谱不分卷
辽宁:沈阳谱不分卷、沈阳刘氏家谱、辽阳刘氏宗谱一
卷、凌源刘氏宗谱十卷
江苏:南京刘氏家谱、沛县彭城堂刘氏族谱、丰县刘氏宗谱十卷
、丰县刘氏宗谱十三卷、泗阳像树刘氏宗谱四卷、宝应刘氏家谱六卷
首一卷、宝应刘氏家谱卷
五 历史名人
1 刘墉:今人,清代书法家,官至,与当时
的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齐名。
2 刘过:太和人,南朝著名词人、诗人。
3 刘松年:钱塘人,画家,善于作山水画,与李唐、马远、夏圭
合称“南宋四家”。
4 刘禹锡:中山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他在哲学
上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天人交相胜”的学说。著作有《天论》等。
5 刘渊:匈奴人,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西晋末年起兵反晋,称
大单于,后改称汉王。永嘉二年称汉帝,建都平阳。
6 刘伶:沛郡人,西晋时号称“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建威将
军。
7 刘备:中山人,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汉中靖王刘胜的裔孙。
东汉末年曾投靠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后得诸葛亮辅佐,采用联吴
抗曹策略。于建安十三年大败曹操于赤壁,节节胜利。公元21年称帝
,建都成都,国号汉,与曹魏、孙吴呈鼎足之势。其父子两代称王达43
年。
8 刘秀:南阳蔡阳人,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公元22年在
春陵起兵,加入绿林军,以恢复汉时制度为号召,联合贵族势力,打
败赤眉起义军。建武元年称帝,定都洛阳。后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统
一了全国。
9 刘邦:即汉高祖,沛县人。秦末时陈胜起义,他在沛县聚众三
千人响应。后受楚怀王之命与项羽分兵入关,公元前206年攻占咸阳
,被项羽封为汉王,与项羽展开五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之后得胜,建国
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史称西汉。
2. 杞县哪卖美容床
【起】由【走】+【己】组合而成。是【己】不是【已】。
汉字 起
读音 qǐ起字上面是 己。
起 qǐ 造字法:形声;从走、己声
【基本字义】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床。~立。~居。~夜。
2. 离开原来的位置:~身。~运。~跑。
3. 开始:~始。~码(最低限度,最低的)。~步。~初。~讫。~源。
4. 拔出,取出:~锚。~获。
5. 领取(凭证):~护照。
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伏。~劲。~色。
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风。~腻。~敬。~疑。~义。~诉。
8. 长出:~痱子。
9. 拟定:~草。
10. 建造,建立:~房子。白手~家。
11. 群,组,批:一~(一块儿)。
12. 量词,指件,宗:一~案件。
13. 自,从:~小儿就淘气。
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掀~。兴(xīng )~。
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来。
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经得~检验。
部首 走
笔画数 10
笔画 横竖横竖横撇捺横折横竖弯钩
3. 杞县化妆品店
河南省,简称“豫”,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郑州,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河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1][2]
河南省地势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地势西高东低,由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水面构成;地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中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2]河南省下辖17个地级市,1个省直辖县级市,21个县级市,83个县,53个市辖区[3][4]。
2019年,河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259.20亿元,同比增长7.0%。[5]
中文名称
河南
外文名称
Henan
别名
中原、中州、中土、豫州[6]
行政区类别
省
所属地区
华中地区
河南3月7日无新增确诊病例
3月7日0-24时,河南省无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新增出院病例3例。截至3月7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272例,现有危重病例1例,无重症病例,累计死亡病例22例,累计出院病例1246例。
网易2020-03-08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河南省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被描述为人牵象之地,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9]
建置沿革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至迟在5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和繁衍。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这里就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到了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中晚期,中原进入了石、铜器并用时代,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的萌芽。
共5张
省会郑州市
夏朝时期,夏朝在中原地区建立。
商朝时期,先后定都于亳、西亳、嚣、相、邢、殷和朝歌等地。
西周,周成王营建都城成周洛邑。
东周,定都洛邑(今洛阳)。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陈国、卫国、管国、郑国、许国、应国、蔡国、魏国、韩国等诸侯国都城在河南境内。
东汉,刘秀定都洛阳。东汉末期,迁都许昌。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曹魏,曹操定都洛阳,末期迁都许昌。
西晋,司马炎定都洛阳。
北魏统一后,孝文帝迁都洛阳。
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均定都安阳。
隋朝,以洛阳为东都,在河南设立河南郡、荥阳郡、陈留郡、梁郡等郡。
唐朝,以洛阳为东都,期间数度迁都洛阳,在河南境内设立都畿道和河南道。武周,武则天定都洛阳,改洛阳为神都。
五代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均定都于开封、洛阳。
北宋定都开封,以开封府(今开封)为东京、以河南府(今洛阳)为西京、以应天府(今商丘)为南京。
南宋,赵构定都南京应天府(今商丘)继承了宋朝皇位,为了延续宋朝皇统和法统,定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
开封清明上河园
金朝贞祐二年(1214年),迁都开封,末期迁都商丘。宋、金划淮河而治之后,河南省淮河以南地区属南宋。
元朝,在河南境内设置河南江北行省,开封为省会。
明朝,河南省下辖8个府和1个直隶州。
清朝,基本沿袭了明朝区划。
中华民国时期,洛阳曾是吴佩孚的基地。1926年(民国十五年),冯玉祥参加北伐战争,进驻河南。1928年(民国十七年),张国焘、徐向前等在大别山区开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信阳新县是根据地的首府。1930年(民国十九年)5月,河南省会驻地从开封市移驻商丘市。同年10月6日,河南省会驻地由商丘市迁驻开封市。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一二八事变后,中华民国迁都洛阳。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彭雪枫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商丘永城为根据地的首府。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河南全境解放。1949年8月,黄河以北地区成立平原省,省会驻新乡市,河南省保留黄河以南地区。1952年11月,撤销平原省,其行政区域大部分并入河南省。1954年10月,河南省会驻地从开封市迁驻郑州市。[10][11][12][13][14][15]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5月,河南辖17个地级市,1个省直辖县级市,21个县级市,83个县,53个市辖区,1791个乡镇,660个街道办事处[4][3]。河南省政府驻郑州市金水区金水东路22号。[16]
省辖市 区号 车牌 市辖区、县级市、县
郑州市 0371
豫A
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回族区、金水区、上街区、惠济区、中牟县、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登封市
开封市
0371
豫B
龙亭区、鼓楼区、禹王台区、顺河区、祥符区、兰考县、通许县、杞县、尉氏县
展开全部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河南省位于华北平原南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地理座标:西起东经110°21′,东至东经116°39′,跨经度6°18′,直线距离约580千米;南自北纬31°23′,北到北纬36°22′,跨纬度4°59′,直线距离约550千米。东连山东、安徽,西邻陕西,北与河北、山西相接,南临湖北;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2][1]
地形地貌
河南省地势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仅23.2米。[2]
嵩山
气候特征
河南省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0.5~16.7℃,年均降水量407.7~1295.8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285.7~2292.9小时,全年无霜期201~285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2]
河南气候分界图
水文概况
河南省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河南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560条。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03.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383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2]
黄河三峡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河南水系图
河南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境内有1500多条主干河流纵横交错,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493条。河南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05亿立方米,常年人均水资源拥有量440立方米。河南省水力资源蕴藏量490.5万千瓦,可供开发量315万千瓦。河南是国家特大型水利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主要受水地以及输水总干渠工程渠首所在地,开通以来河南段常年平均受水量达8.7亿立方米。
淮河
2017年,河南省省控河流监测断面中,水质符合Ⅰ~Ⅲ类标准的占57.5%,符合Ⅳ类标准的占24.8%,符合Ⅴ类标准的占7.8%,水质为劣Ⅴ类的占9.2%。[18]
植物资源
河南省植物兼有南北种类,维管植物有198科、1142属、3979种,占全国维管植物的10%,其中蕨类植物29科、70属、205种及变种多裸子植物10科、28属、74种及变种多被子植物159科、1044属、3670种及变种,其中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63种,省级保护植物64种,它们共同组成了河南的植物区系。[19]
动物资源
河南省已知动物3500多种,其中原生动物51种,多孔动物和腔肠动物6种,扁形动物10种,线形动物23种,环节动物10种,软体动物17种,节肢动物2500余种,鱼类110种,两栖类19种,爬行类37种,鸟类300余种,哺乳类72种,大部分种类有重要经济价值,少部分对农、林业生产和人类健康有很大危害。
河南动物的地理分布成分属古北界和东洋界,按“中国自然区划分类单位”制定的原则,河南动物区划分为2个区、6个省,全省两栖类19种,属东洋界的12种,占总种数的63.1%;古北界7种,占总种数的36.8%。爬行动物37种中,属古北界的5种,占总种数的13.5%;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共有种计8种,占总种数的21.6%;东洋界24种,占总种数的64.9%,哺乳动物72种,除广布种外,属古北界26种,占总种数的52%;东洋界24种,占总种数的48%。[20]
林业资源
2017年,河南省共营造林481.67千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26.28千公顷。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30个,面积762千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森林公园118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1个。森林覆盖率24.53%。[18]
嵖岈山
矿产资源
2014年,河南省发现的矿种142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09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93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23种,非金属矿产62种,水气矿产2种。优势矿产可归纳为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矿产”,钼、金、铝、银“四大金属矿产”,天然碱、盐矿、耐火粘土、蓝石棉、珍珠岩、水泥灰岩、石英砂岩“七大非金属矿产”。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11种,居前3位的有32种,居前5位的有58种。其中煤炭保有储量居全国第8位,石油居第12位,天然气居第17位。[2]
截至2017年末,河南境内已发现的矿种144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10种,已开发利用的矿种93种。已开发利用的矿种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23种,非金属矿产62种,水气矿产2种。全年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1处。[18]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18年末,河南省总人口10906万人,常住人口960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96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1.71%。常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9%,排在广东省、山东省之后居全国第三位。[7][21]
河南的人口
年度 常住人口 家庭户数 平均每家庭户人口 少数民族人口占比 城镇人口 城市化率
2018 9605万人 4967万人 51.71%
2015 9480万人 2770万户 3.4人 4441万人 46.85%
2010 9402万人 2592万户 3.47人 1.2%
展开全部
民族构成
截至2013年底,河南省少数民族人口约14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8%。其中,回族约124万人、蒙古族9.15万人、满族7.58万人。河南少数民族人口分布于全省158个县(市、区),呈大分散、小聚居的显著特征。[22]
政治
现任河南省党政领导一览(截止2020年01月)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委员会
书记 王国生
副书记 尹弘[23]
省委常委 孙守刚、黄强、任正晓、李亚、孔昌生、徐立毅[24]、穆为民、江凌、胡永生、甘荣坤[25]
展开全部
经济
综述
初步核算,2019年全省生产总值54259.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实现了7%-7.5%的年度预期目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635.40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23605.79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26018.01亿元,增长7.4%。[5][5]
第一产业
种植业
2018年,河南省粮食种植面积10906.08千公顷,河南省粮食产量6648.91万吨,棉花产量3.79万吨,油料产量631.03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7260.67万吨,瓜果类农作物产量1585.37万吨。[32]
畜牧业
2018年,河南省猪牛羊禽肉总产量662.68万吨,比上年增长2.4%。禽蛋产量413.61万吨,增长3.1%。牛奶产量202.65万吨,下降0.1%。年末生猪存栏4337.15万头,下降1.2%;生猪出栏6402.38万头,增长2.9%。[32]
第二产业
工业
2017年,河南省全部工业增加值18807.16亿元,比上年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5.6%;集体企业增长7.3%,股份制企业增长8.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6%;私营企业增长6.0%。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3.9%,制造业增长8.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3%。产品销售率98.6%。
小浪底水库
2017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中,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44.6%;传统产业增长2.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4.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2.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2.1%;高技术产业增长16.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2%;高耗能工业增长3.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2.7%。
2017年末发电装机容量7992.58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0.7%。其中,火电装机容量6601.29万千瓦,增长3.5%;水电装机容量399.04万千瓦,与上年末持平;并网风电装机容量233.07万千瓦,增长124.0%;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703.46万千瓦,增长147.4%。
2017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0605.71亿元,比上年增长9.1%;利润总额5272.37亿元,增长8.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169.02亿元,增长625.4%;集体企业73.67亿元,下降44.5%;股份制企业4637.15亿元,增长12.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56.77亿元,下降11.1%;私营企业2181.52亿元,增长3.1%。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总额146.33亿元,增长44.9%;制造业5059.34亿元,增长9.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6.70亿元,下降44.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87.56元,比上年下降0.11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47.5%,与上年持平。
2017年,河南省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3%,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64.9%;主营业务收入54838.93亿元,增长16.0%;利润总额3254.49亿元,增长19.1%。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2%;主营业务收入3015.30亿元,增长12.5%;利润总额36.01亿元,下降15.0%。
建筑业
2017年,河南省建筑业总产值10085.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资质内建筑业企业7793家,比上年增加781家。[18]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7年,河南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4%,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7.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7.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3%。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下降5.1%。
中原福塔(郑州)
2017年,河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66.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分城乡看,城镇16044.48亿元,增长11.4%;乡村3622.30亿元,增长12.5%。分行业看,批发业2102.28亿元,增长10.7%;零售业14791.08亿元,增长11.6%;住宿业154.05亿元,增长10.3%;餐饮业2619.36亿元,增长12.9%。全年网上零售额1735.7亿元,比上年增长51.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77.5亿元,增长44.2%。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15.6%,饮料类增长14.1%,烟酒类增长12.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8.8%,化妆品类增长37.5%,金银珠宝类增长9.2%,日用品类增长10.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9%,中西药品类增长15.8%,家具类增长16.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3.9%,汽车类增长6.4%。
对外经济
2017年,河南省货物进出口总值5232.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出口总值3171.81亿元,增长11.8%;进口总值2060.98亿元,增长9.6%。全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新设立企业210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7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实际利用省外资金9106.8亿元,增长7.9%。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新签合同额37.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6.1%;营业额47.7亿美元,下降9.4%。
河南省进出口明细图表
房地产业
2017年,河南省房地产开发投资7090.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住宅5330.80亿元,增长17.0%。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58.87万套,基本建成64.34万套。商品房待售面积2846.55万平方米,下降16.2%。其中,商品住宅1995.61万平方米,下降21.1%。
房地产明细图表
邮政电信
2017年,河南省邮电业务总量1816.04亿元,比上年增长84.2%。其中,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含快递)332.71亿元,增长42.7%;电信业务总量1483.33亿元,增长97.0%。快递业务总量10.74亿件,增长28.0%;快递业务收入115.93亿元,增长22.9%。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735.0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969.00万户。电话普及率102.40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9670.80万户。
旅游业
2017年,河南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651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入境游客307.32万人次,增长4.5%。旅游总收入6751亿元,增长17.1%。年末4A级以上景区159处,星级酒店532个,旅行社1199家。
金融业
2017年末,河南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9068.6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4%,其中境内住户存款余额32279.05亿元,增长9.7%;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1743.31亿元,增长14.4%,其中境内住户贷款余额15251.08亿元,增长21.5%。年末共有上市公司116家。发行股票118只,其中发行A股78只,发行境外股票40只。本年首次发行、再融资募集资金521.78亿元,其中A股发行和再融资募集资金431.73亿元。年末A股上市公司流通股市价总值7307.38亿元。
保险业
2017年,河南省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020.07亿元。其中,财产险443.59亿元,人身险1576.47亿元。全年赔款支出与给付625.86亿元。其中,财产险217.56亿元,人身险408.30亿元。[18]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截至2017年末,河南省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136个,其中国家级84个;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616个,其中国家级46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8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84个。全年申请专利119243件,比上年增长26.0%;授权专利55407件,增长12.7%。截至年底,有效发明专利28615件,增长26.6%;每万人口拥有发明专利量3.0件,增长25.0%。实现专利权质押融资额15.5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签订技术合同5877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76.93亿元,增长30.0%。[18]
郑州大学
河南省科学院是河南省唯一的省属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也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建单位。[33]
教育事业
2018年,河南省研究生招生20043人,在学研究生50999人,毕业生13556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70.86万人,在校生214.08万人,毕业生55.99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18.17万人,在校生33.86万人,毕业生12.30万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50.03万人,在校生136.63万人,毕业生39.94万人。普通高中招生72.65万人,在校生210.06万人,毕业生66.08万人。初中招生159.86万人,在校生451.88万人,毕业生133.63万人。小学招生173.56万人,在校生994.60万人,毕业生160.70万人。特殊教育招收残疾儿童0.99万人,在校残疾儿童4.39万人。全年共安排“两免一补”经费155.85亿元,共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373.62万人次。幼儿园在园幼儿437.99万人。[7]
河南大学
公立普通本科院校
高校名单 所在城市 高校名单 所在城市
郑州大学 郑州 河南大学 开封(郑州)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郑州(洛阳) 河南师范大学 新乡
河南科技大学 洛阳(三门峡) 河南农业大学 郑州(许昌)
展开全部
独立学院与民办普通本科学校
城市 高校名单
郑州 郑州财经学院、黄河科技学院、郑州科技学院、郑州成功财经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郑州工商学院、郑州西亚斯学院、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国际美术学院、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新乡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开封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
展开全部
专科院校
城市 高校名单
郑州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南检察职业学院、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轻工职业学院、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测绘职业学院、郑州旅游职业学院、郑州交通职业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郑州职业技术学院、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郑州城市职业学院、郑州理工职业学院、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郑州商贸旅游职业学院、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郑州经贸职业学院、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
洛阳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洛阳科技职业学院
开封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开封大学、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展开全部
文化事业
截至2017年末,河南省共有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171个,文化馆206个,公共图书馆158个。博物馆335个,其中新增民办及行业博物馆5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8处,省文物保护单位1231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3个。有线电视实际用户1023.21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6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84%。全年图书出版总印数2.71亿册,期刊出版总印数0.85亿册,报纸出版总印数18.15亿份。年末共有综合档案馆177个,已开放各类档案494.22万卷(件)。[18]
少林寺
体育事业
2017年,河南省运动员在各类大赛中共取得136枚金牌,世界冠军3个,亚洲冠军15个,全国冠军118个。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获得25金、18银、20铜,金牌和奖牌总数为参加历届全运会之最。[18]
卫生事业
截至2017年末,河南省共有卫生机构71090个,其中医院1632个,乡(镇)卫生院2062个,村卫生室5646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6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79个,专科防治院(所、站)2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79个。卫生机构病床床位55.90万张,其中医院41.38万张,乡(镇)卫生院10.8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7.84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1.98万人,注册护士24.00万人;按机构分,其中医院卫生技术人员37.68万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8.32万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0.99万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卫生技术人员0.45万人。[18]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0年1月30日0-24时,河南省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74例,新增危重1例、治愈1例。截至1月30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352例,重症37例、危重5例、死亡2例、治愈3例。[34]
劳动就业
2017年,河南省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44.21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3.9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76%。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3万人,年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2939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762万人,省外转移1177万人。[18]
社会保障
2017年,河南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897.49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437.62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459.8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010.2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1228.23万人。其中,参保职工883.8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44.3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182.4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05.5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900.8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692.73万人。[18]
2017年,河南省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3.75亿元,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7.78万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55.04亿元,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87.93万人。全年106.2万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8]
环境保护
截至2014年末,河南省共有自然保护区32个,面积760.2千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个。共有森林公园114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1个。[2]
2017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PM10平均浓度为106微克/立方米(剔除沙尘后),同比降低22微克/立方米,下降17.2%;PM2.5平均浓度为62微克/立方米(剔除沙尘后),同比降低11微克/立方米,下降15.1%;SO2平均浓度为22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11微克/立方米,下降33.3%。[18]
交通运输
综述
2019年10月15日,交通运输部确定河南省为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35]
交通
公路
截至2017年末,河南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522.63千米,普通干线公路3.1万千米,农村公路23万千米。[4]
河南境内有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济广高速、大广高速、二广高速、洛宁高速等17条国家高速公路大动脉及50余条区域高速公路及105、106、107、207、220、310、311、312、343等23条国道。
铁路
截至2017年末,河南省铁路通车里程5470.26千米,其中高铁1307.91千米。[4]
国家高速铁路干线:京广高速铁路、徐兰高速铁路、郑渝高速铁路、郑阜高速铁路。
城际铁路:郑开城际铁路、郑焦城际铁路、郑机城际铁路
国家普速铁路干线:京广铁路、陇海铁路、京九铁路、焦柳铁路、宁西铁路、漯阜铁路、新石铁路等。
国家区域铁路:瓦日铁路、孟宝铁路、侯月铁路、禹亳铁路等。
火车站:郑州站、郑州东站、商丘站、洛阳站、开封站、安阳站、南阳站、郑州西站等。
轨道交通
目前,河南省开通地铁或正在建设地铁的城市有:郑州市、许昌市、洛阳市。[36][37]
郑州轨道交通(ZhengZhouMetro)
郑州轨道交通是指服务于河南省郑州市、许昌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其第一条线路于2013年12月28日开通试运营,使郑州成为中国第18个开通地铁的城市。截至2017年末,郑州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93.6千米,年客运量超过2.5亿人次。[4]
郑州地铁规划
截至2020年2月,郑州地铁运营线路共5条,分别为:郑州地铁1号线、郑州地铁2号线、郑州地铁5号线、郑州地铁9号线(郑州地铁城郊线,一期)及郑州地铁14号线(一期),均采用地铁系统,共96座车站,运营线路总长146.35千米。[38][39]
截至2020年2月,郑州地铁在建线路有:郑州地铁3号线(一期)、郑州地铁4号线、郑州地铁6号线(一期)、郑州地铁9号线(二期,部分站点在建)、郑州地铁10号线(一期)、郑州地铁13号线(部分站点在建)、郑州地铁17号线;计划开建郑州地铁3号线(二期)、郑州地铁7号线(一期)、郑州地铁8号线(一期)、郑州地铁12号线(一期)。[36][40][41][42][43][44][45]
洛阳轨道交通(Luoyang Metro)
根据《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2016~2020年)》显示,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4条线路组成,总长102.6公里,设车站63座,其中换乘车站8座。至2020年,建成1号线工程和2号线一期工程,长约41.3公里,总投资310.88亿元人民币。[37]
航空
截至2018年末,河南省有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洛阳北郊机场、南阳姜营机场、信阳明港机场[46]等4个已通航的民用机场,郑州上街机场、安阳北郊机场等多个已通航的通用机场。
水运
截至2017年末,河南省有内河航道1675千米。[4]
河南的水路航运主要集中在豫东南和豫中地区的郑州、开封、商丘、许昌、平顶山、漯河、周口、驻马店、信阳、南阳等地市,已初步形成了淮河、唐河、白河、贾鲁河、沙颍河等多条通江达海的内河航运通道。
运输
2017年,河南省货物运输总量比上年增长11.7%;货物运输周转量增长11.2%。旅客运输总量下降4.8%;旅客运输周转量增长4.7%。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16.5%;机场货邮吞吐量增长10.1%。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每周18班全货机满负荷运行,中欧班列(郑州)全年开行501班,实现每周“去八回八”高频次运营。
2017年末,河南省民用汽车保有量1286.02万辆,比上年末下降13.2%,其中私人汽车1166.82万辆,增长15.5%。民用轿车(小微型载客汽车)1113.39万辆,增长18.1%,其中私人轿车1060.68万辆,增长19.4%。[18]
交通运输明细图表
历史文化
古城文化
历史古都
夏朝、商朝、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后赵、冉魏、前燕、北魏、东魏、北齐、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辽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国等先后有20多个正统朝代先后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占有四个,分别为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从夏朝在河南建都起,河南孕育了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商丘、南阳、濮阳、许昌、登封、夏邑、偃师、禹州、长葛、虞城、柘城、济源、汤阴、内黄、温县、鹤壁、淇县、淮阳、新郑、新蔡、遂平、平顶山等古都。
朝代 都城
三皇
五帝
燧人氏(三皇之首),出生、定都并长眠于商丘,开创华夏文明;
伏羲氏(三皇之一),定都、长眠于周口淮阳;
炎帝朱襄氏(三皇之一),建都、长眠于商丘柘城;
葛天氏,出生、建都于商丘宁陵和许昌长葛一带;
轩辕黄帝(五帝之首),出生、定都于郑州新郑;
颛顼(五帝之一),建都于商丘,后迁都于濮阳,长眠于濮阳;
帝喾高辛氏(五帝之一),出生、建都、长眠于商丘
夏朝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曾多次迁都,主要国都有:阳城(今郑州登封王城岗遗址)、阳翟(今许昌禹州)、斟鄩(今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商丘(今商丘市睢阳区)、纶城(今商丘虞城东)、帝丘(今濮阳西南)、原(今济源)、老丘(今开封祥符区东北)、西河(今安阳汤阴县菜园镇西河村)等
商朝
商朝曾多次迁都,主要国都有:亳(今商丘虞城县谷熟镇西南三十五里)、西亳(今洛阳偃师商城遗址)、嚣(今郑州商城遗址)、相(今安阳内黄)、邢(今焦作温县)、殷(今安阳殷墟)、朝歌(今鹤壁淇县)等
展开全部
历史名城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洛阳 开封 安阳 商丘
南阳 郑州 浚县 濮阳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表层看,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47]
神龙文化
河南是中华神龙的故乡。被称为三皇之首、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氏,在周口淮阳“以龙师而龙名”,创造的龙图腾,实现了上古时期中原地区多个部落的第一次大融合。被称为五帝之首、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在统一黄河中下游流域各部落族之后,为凝聚各部落族的思想和精神,在郑州新郑也用龙作为新部落族的图腾,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就因此而来。濮阳蚌龙距今6400多年,是中国最早的“龙”形象,被考古学和社会学界誉为“中华第一龙”。[47]
汉字文化
黄帝时代商丘虞城人仓颉造字,甲骨文起源于商朝晚期的都城安阳殷墟,驻马店上蔡人李斯“书同文”、制定了规范的书写字体“小篆”,漯河人许慎编写了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规范化的“宋体”产生在北宋的都城开封,活字印刷术也发明于北宋的都城开封。[47]
姓氏文化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姓氏的主要发源地,在中国300个主要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按照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中国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之根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内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春秋战国时期,河南是“百家争鸣”的主阵地,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等主流思想均发源于河南。[9][47]
农耕文化
中国的早期农业文明最早发源于河南。中原早期农耕文化包含了众多耕作技术与科学发明。裴李岗文化的遗存中出土了不少农业生产工具,为中原早期发达的农耕文明提供了佐证。炎帝朱襄氏建都陈国都城株野(今商丘柘城胡襄镇),创造了中原早期发达的农业文明。[47]
商业文化
商人、商品和商业起源于商丘。夏代的商族部落首领商丘人王亥“肇牵车牛远服贾”,用牛车拉着货物到远地去做生意,被奉为商业鼻祖。春秋时期的鹤壁浚县人子贡,不仅能做官而且善于经商致富。商圣的南阳淅川人范蠡,帮助勾践灭吴复国后,悄然归隐到了宋国,把才能用于经商。郑国都城人弦高,在经商途中遇到秦军入侵,以自己十五头牛为代价智退秦军。职业商人诞生于西周的都城洛阳,法规《质誓》诞生于春秋时期的郑国都城郑州新郑,以“城门之征”为代表的最早的关税征收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都城商丘。[47]
思想文化
中原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伏羲在周口淮阳一带演八卦,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在安阳汤阴羑里城的监狱里写下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易经》。周公旦在西周都城洛阳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祖籍商丘夏邑的孔子在河南境内的各诸侯国讲学论道,传播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名家思想、法家思想、纵横思想等思想等均起源于河南。[47]
科技文化
中国早期的天文学家阏伯在商丘睢阳观星测辰,建立了中国第一座观星台阏伯台(火神台)。安阳殷墟出土的商朝时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东汉焦作卫辉人杜诗发明的“水排”鼓风技术,比欧洲早1000多年。《鹳鱼石斧图陶缸》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国画,已有6000多年历史,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不可移动文物之一。[47]
中医文化
炎帝和黄帝均为中国中医药的创始人,中医药文化起源并发扬于河南。南阳人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其名著《伤寒杂病论》被誉中医瑰宝,享誉中外。商丘人张从正为金朝四大名医之首。[47]
诗文文化
河南是中国文学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尚书》,是经过东周洛阳的史官整理成书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属于河南省境内的作品有100多篇,占总篇目的三分之一以上。鲁迅说过,在秦代可称之为作家的,仅河南上蔡的李斯一人。汉魏时期,有“汉魏文章半洛阳”之说。[47]
武术文化
河南是中国的功夫之乡。郑州登封嵩山少林武术是中华功夫的源头,享誉海内外。焦作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创立的太极拳,是中国太极拳的发源地。[47]
文化遗产
截至2017年底,河南省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8处,省文物保护单位1231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3个。[18]
截至2018年2月,河南省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项目5项,有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四大古都,商丘、浚县等7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8]
世界文化遗产
名单 所在城市
长城 洛阳、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济源、三门峡
龙门石窟 洛阳
展开全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摘选)
《盘古神话》
《梁祝传说》
《牛郎织女传说》
《董永传说》
《木兰传说》
《豫剧》
《河南坠子》
《越调》
《四平调》
《宛梆》
《少林功夫》
《太极拳》
《太昊伏羲祭奠》
《黄帝祭典》
《朱仙镇木版年画》
展开全部
方言
河南方言直接继承了古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语法、词汇和语音系统发展演变而成,具有较强的内部一致性。语法中的句法结构在广大县市中表现相当一致,只是词法方面稍有不同。词汇中的基本词,特别是根词大体相同,只是读音有些差别,一部分非基本词的差异较为明显。语音在声调方面除黄河以北有19个县市尚保留古入声外,其余100多个县市均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调类,而且中部、东部和西南部广大地区的调值基本一致,声母、韵母多数相同,不同之处也存在看明显的对应规律。除极少数边远的县、乡说话较为特殊外,其余100来个县市的人们互相交际不致发生困难。由于政区划分、人口迁徙、山河分布、水陆交通,以及邻近省份方言的影响,河南方言内部又形成了许多方言片。黄河以北因有黄河阻隔,与中心区域交往不便,入声尚未消失,形成了独特的北部方言片,淮河以南由于淮河拦截,与中心区域交往较少,而与毗邻的湖北、安徽一些县交往较多,产生了接近于江淮方言的南部方言片;西部因篙山横亘,陕县、灵宝县与中心区域的联系少于与陕西东部的联系,形成了西部方言片,中间广大区域是河南方言的主体,河南方言的特征即靠这个区域的语法、词汇、语音来体现,但其内部仍存在看某些差异。[49]
节日
举办时间
承办城市
名称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二月初二 商丘市 商丘火神台庙会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 周口市 太昊陵庙会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
郑州市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展开全部
4. 杞县哪家皮肤医院好
是的,是事业单位中心医院是属于公立医院,是大型的三甲综合性医院,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三甲综合性医院设有多个科室,比如说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口腔科,眼科,传染科,肿瘤科以及药房检验科,病理科,放射科等而且中心医院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属于事业编,都是属于财政开支的人员
5. 杞县美的专卖店
京剧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西皮、二簧为主要唱腔。西皮的旋律起伏较大,节奏紧 凑,唱腔流畅明快,适合于表现欢快、坚毅的情绪;二簧的旋律则较为平稳,节奏舒缓, 唱腔凝重浑厚,更宜于抒发沉郁、悲愤的情怀。 越剧是写实的剧种,它结合了编、导、演、音、美的综合艺术表演,越剧的音乐有着中西合璧的组合音乐伴奏,尤其在它唱清板的时候,所有的音乐都停止了,只有一个胡板在敲着它的节奏,演员在舞台上唱出八十句、一百句的唱腔、唱词,而没有其它的伴奏,此刻表现出它的喜、怒、哀、乐,观众非常容易能接受。它的唱腔优美,更能诉说着演员的风格跟表演的形象.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演出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因为河南省简称“豫”,解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豫剧的流行地区分布甚广,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新疆、西藏都有豫剧演出。豫剧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据清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成书的《岐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杞县志》记载,当时本地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合班演出,称为“梆罗卷”。豫剧音乐分有四个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福调”;以商邱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靠山簧;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法称“沙河调”,又称本地梆早期叫黄梅调,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形成于安徽、湖北、江西相邻地区的民间歌舞,吸收古老戏曲青阳腔等营养,以安徽安庆地区为中心发展而成。黄梅戏长于抒情,善于刻画人物性格,富有浓郁的民间乡土风味,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也深受国际友人的欢迎,被誉为“中国的乡村音乐”。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