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向秀的简介(向秀是什么意思)

278 2022-12-16 15:40 万时

1. 向秀的简介

嵇康是魏晋时期的名士之一,“竹林七贤”的成员。

魏晋时期名士们的行为风格在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

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新兴门阀士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士人们多特立独行,又颇喜雅集。正是在这个时代,士大夫们创造了影响后世的文人书法标杆,奉献了令人模范景仰的书圣,“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魏晋风度”得到后来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

魏晋名士,早期以正始(魏齐王曹芳年号)年间的王弼、何晏为代表。中期以竹林七贤为代表。后期以元康(晋惠帝年号)年间的裴頠、郭象为代表。

2. 向秀是什么意思

谓所见不远。

《吕氏春秋·知接》:“智者其所能接远也,愚者其所能接近也。” 高诱 注:“愚者蔽於明,祸至而不知,故曰接近。”

靠近,相距不远。

《后汉书·西域传·车师》:“帝以 车师 六国接近北虏,为 西域 蔽扞。” 晋 向秀 《<思旧赋>序》:“余少与 嵇康 、 吕安 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羈之才。” 唐 杜甫 《送鲜于万州迁巴州》诗:“朝廷偏注意,接近与名藩。” 谢觉哉 《长征中的艰苦与快乐》:“他们不是受失败的威胁,而是为日益接近胜利所鼓舞。”

谓与人亲近。

老舍 《四世同堂》九:“她深恨 大赤包 的设尽方法想接近 日本 人。” 赵树理 《老定额》:“和我接近的同志们常劝我在写人物的时候少给人物起外号。

3. 向秀是个怎样的人

【典故一】

  嵇康(公元225年~公元264年),字叔夜,三国时谯郡铚(今宿县西南)人,魏晋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

  曹魏正始年间,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常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的竹林之下,纵酒放歌,谈玄论道,故世谓“竹林七贤”。

  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把持朝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而山涛、王戎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

  因遭人陷害,嵇康后被司马昭所杀。史书记载,嵇康还是位美男子。他身材高大,仪态俊逸。嵇康有个儿子,名叫嵇绍,和父亲一样,不仅很有才学,而且仪表堂堂。

  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在嵇康被害20年后,身居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的山涛找到了穷困潦倒的嵇绍,并将其带到都城,推荐给晋武帝司马炎,让他担任了秘书丞这一官职。

  嵇绍来到洛阳,走在大街上,凡是看到他的人无不赞许称羡,许多人还情不自禁地跟着他走。

  有个人多方打听,得知他是嵇康的儿子,就专程去拜访嵇康的好友王戎,想了解更多的情况,讲道:“我今天在集市上看见嵇康的儿子嵇绍了。他高俊挺拔,站在众人间,真像一只鹤站立在鸡群当中一样。”

  王戎听罢笑了笑,回答说:“您还没见过他的父亲呢!”

  由此可见,嵇康风度比儿子更胜一筹。

  晋惠帝司马衷继位后,嵇绍被任命为侍中,经常出入宫廷,深得惠帝信任。

  公元291年,西晋皇族内部发生了“八王之乱”,历时16年之久。其间,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联合进兵京都洛阳,嵇绍随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

  当时,惠帝的将领和侍卫中有许多人都逃跑了,但嵇绍始终护卫着惠帝,不离左右,结果被乱箭射中,重伤死去,他的鲜血溅到了惠帝的皇袍上。

  惠帝为嵇绍的忠勇所感动,战斗结束后,他久久不让随从洗去袍服上的血迹,以纪念嵇绍。

4. 向秀的作品

向秀(约227—272),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附近)人。“竹林七贤”之一。喜老、庄之学,据说今传郭象《庄子注》即向秀所作。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传世作品有《思旧赋》和《难嵇叔夜养生论》。

5. 向秀的特点

张衡的《归田赋》可谓散体抒情小赋的先驱。

这之后东汉末年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三国西晋时期王粲的《登楼赋》、曹植的《洛神赋》、向秀的《思旧赋》、陶渊明的《悲士不遇赋》,以至具有同样特点的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刘伶的《酒德颂》、阮籍的《大人先生传》相继问世,把赋从僵死滞重的困境中解救出来,开辟了一块具有生命力的新天地。

当然,《归田赋》给后代影响最大、最直接的要算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了。

可以说《归去来兮辞》在构思、命意、手法上都直接受《归田赋》的启示,只不过写得比它更成熟、更深刻、更成功、更富有个性化和文学色彩罢了。

6. 向秀的意思

解释【字词解释】  标:接举  立:树立  异:不同的,特别的。  【成语解释】  独创新意,理论和别人不同。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  泛指两种:【贬义、褒义】。  褒义时指的是很有创新,创意得到认可,脱俗。贬义时指的是故意做出与众不同,而这种创新却没有被认可时呈现贬义。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成语典故东晋时期,在建康白马寺有一个叫支道林的和尚。这个支道林俗姓关,出家后就改姓支,名遁,道林是他的字。支道林是河南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东南)人,也有人说他是河东林虑(今河南南林县)人。支道林从小就聪明机灵,悟性极强,而且饱读诗书,通晓诸子百家之言。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能领会深奥的哲学道理,因此很受当时名士王濛等人的赏识。支道林曾一度隐居山林,潜心研究佛经,深谙佛经义理。二十五岁出家后,每次遇到讲经的时候,他的分析都能别出心裁,独树一帜,为其他僧众所不及。  他的许多新奇的言论引起一代名士谢安的注意。当时,其他名士也相继与他交往,如王羲之、许询、王洽等等。这时候的支道林在与名士的交往中,对《庄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庄子》是战国时著名思想家、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周的代表作,其中既继承了老子道家文化思想的传统,又阐述了他自己不同于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包藏了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晋代的名家向秀和郭象都曾为《庄子》作注,并且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后来人们一谈起《庄子》,都纷纷引用向秀和郭象的注解。《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一直以来也是名流学士辨析讨论的焦点。当时许多著名的学者都挖空心思深入钻研体味这篇文章包含的道理,但都没有超出郭象、向秀的见解。  有一次,支道林与一些社会名士在建康白马寺中聊天,当他们谈到《庄子·逍遥游》时,支道林开始只是坐在一边凝神静听别人的言论,自己不发一言,后来见众人所谈都是出自郭象和向秀的注解,并无新意,就连连摇摇头并打断人们的话,说出了自己对《逍遥游》的见解和体会。事后,支道林以他独到的见解为《庄子·逍遥游》重新作注,赋予它新意。支道林的《逍遥游》注释大大超出郭象、向秀的解释,树立了一种新的见解,众人一听,都很惊异,但细想之下,又觉得颇有道理,超出许多著名学者的认识。  于是,后来人们就借用支道林的看法来解释《逍遥游》了。  这则故事中的“标新”和“立异”,组成了成语“标新立异”。成语辨析标新立异,独树一帜,都可表示“提出的主张与众不同,自有一套”的意思。  区别在于:标新立异着重于显示特点,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着重于创立新派,自成一家。独树一帜还能表示另外建立一支独立的军队或另外开创一个新局面的意思;标新立异却不能。独树一帜多作褒义;标新立异有时是褒义,有时作贬义。

7. 向秀的评价

 竹林七贤传全书以竹林七贤的人生为线索,深入解读了历史上最特殊的改朝换代——“魏晋禅代”的整个历程,揭示出在这历程中,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中国文人们,他们和严酷的政治曾发生过的惊心动魄的撞击。全书自司马懿当权起,至西晋建立司马炎登上皇位终,是一段完整的、全方位的大历史。

      读此书,仰慕嵇康的玄界人生追求的实践,同情阮籍的放荡外形掩盖痛苦不堪的心神,欣赏王戎股掌人世的游戏超脱,亲切向秀纯洁治学的本性,山涛的世用之心,求全之意,始终最外围的处事方式,已达最大的深明大义。刘伶的神化入酒,超脱于实物,阮咸的琵琶千古,流灵音乐之魂。

       魏晋这样的乱世,不只使竖子成名,还壮烈了有骨之人的气场,虽为惨烈或僵冷,人生随着生命意志而活跃行走姿态,姿态却不知为自己所做。有一个时代的客官观看,有几个朝代的皇权左右,怎样的气场,成就执傲的血气,什么样的沉退蔓延深邃的忍耐。

       他们用壮烈的人性,脆弱的痛苦,淹染人性的美丑,人世的沉伏。震撼我们普通人的心神,为其唱一首颂歌,不管多么悲痛扭曲,亦是留痕的美好。

       若生在这样的时代,英雄泣血,悲壮淋漓。而那样的玄隐空气,是时代的独宝,悲衍生喜,失与得形影不离,前后趋步。若政治统治着是一个朝代的天顶,那七贤就是天上的风云。变幻玄妙,铺抹色彩,没有了他们,多么厚实的天空,都暗淡无色,死气沉沉。而这样的风云,亦是英雄之色。在历史的默默埋没里,他们矫若惊龙,名垂青史。

       我想生在这样的年代。看英雄奔走,或宁静叹息。无悔的生命,失色多少赞歌。

8. 向秀人物简介

你说的是竹林七贤吧,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七人亦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阮籍的《咏怀》诗82首,多以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隐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罪恶,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闷情绪。可参考《晋书·嵇康传》《世说新语·任诞》竹林七贤条。

9. 向秀的行为

杜康造酒刘伶醉某天,刘伶路过杜康酒坊门前,抬头看见门上有副对联,写道: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横批写着:不醉三年不要钱。对于一向好酒的刘伶来说,这还了得。于是就进去喝了三碗,结果一回到家就醉了。三年后,刘伶酒醒了,见如此好酒,就喝开了,左一碗,右一碗,一口气一连喝了一百零八碗。夫人见状也喝了杜康的酒,于是一起从此长眠。孩子们便和杜康一起,把刘伶夫妇埋进地里,还立下了一个墓碑。上面写着:刘伶之墓。转眼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一天,杜康来到了刘伶的坟上,挖开坟墓,推醒了刘伶夫妇,引着他们飘遥踏云而去。从这以后,杜康就成了酒神,被造酒人供奉为师祖。而刘伶,也变成了品酒大师,所以民间才流传着这么一句佳话,就是“杜康造酒刘伶醉”。刘伶醉酒,一醉三年有一次,他的酒病又发作得很厉害,要求妻子拿酒,他的妻子哭着把剩余的酒洒在地上,又摔破了酒瓶子,涕泗纵横地劝他说:“你酒喝得太多了,这不是养生之道,请你一定要戒了吧!”刘伶回答说:“好呀!可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没法戒酒的,必须在神明前发誓,才能戒得掉。就烦你准备酒肉祭神吧。”他的妻子信以为真,听从了他的吩咐。于是刘伶把酒肉供在神桌前,跪下来祝告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说完,取过酒肉,结果又喝得大醉了。嗜酒如命竹林七贤里的每一个人都喜欢喝酒,但刘伶却独以酒而闻名,可见他的酒量之多。他的喝酒,或许同阮籍一样,是因为受逼于黑暗的政治,污浊的社会,但他确能沉醉在酒乡的混沌世界中,不像阮籍、嵇康是充满着愤懑之心的,阮籍甚至还在酒后吐了血。他喝酒的方式也是极其豪迈的。伴随着狂饮而来的,自然是行为上的放荡。他的家庭是很穷困的,但他并不以为意,反而嗜酒如命。《晋书》本传记载说,他经常乘鹿车,手里抱着一壶酒,命仆人提着锄头跟在车子的后面跑,并说道:“如果我醉死了,便就地把我埋葬了。”他嗜酒如命,放浪形骸由此可见。有一次,他喝醉了酒跟镇上的人吵架,对方生气地卷起袖子,挥拳就要打他,刘伶却很镇定从容地说:“我这像鸡肋般细瘦的身体,那有地方可以安放老兄的拳头。”对方听了,笑了起来,终于把拳头放了下来。纵酒放达任建威参军期间,有一次刘伶忽然来了兴致,竟然在官邸脱光了衣服一丝不挂地饮酒。有几个客人来访,他也不赶紧把衣服穿上,还继续光着身子喝。客人见他如此不雅,就讥笑他。他却一本正经地反驳说:“天地就是我的房子,房子就是我的衣裤,你们进我的房子就是钻到我裤裆里来了,谁让你们钻进来的?”刘伶(生卒年不详,一说认为约221年-约300年),字伯伦,沛国(今安徽淮北)人,魏晋时期名士,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称为"竹林七贤" 。刘伶嗜酒不羁,被称为"醉侯" ,好老庄之学,追求自由逍遥、无为而治。曾在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任参军,因无所作为而罢官。 泰始二(266)年朝廷征召刘伶再次入朝为官,被刘伶拒绝,后卒。刘伶现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颂》 和《北芒客舍诗》 。其作品生动的反映了魏晋名士崇尚玄虚、消极颓废的心态,也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蔑视及对自然的向往, 后世以刘伶为蔑视礼法�p纵酒避世的典型。

10. 向秀的儿子

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即使对于看惯杀人行刑场面的洛阳百姓也是如此。公元263年的一个夏日,在京师洛阳东面的马市刑场,洛阳百姓牵衣顿足为他送行。此前,三千太学生曾联名上书,请求以他为师想藉此豁免他的死刑,他们渴望做最后一次努力,希望曹魏权臣大将军司马昭能爱惜名士、刀下留人。太学生的请愿,没有阻止屠刀落下,这位名士陨落后,《晋书》、《世说新语》、《资治通鉴》等众多古书一次又一次提及他的名字,后世学者、文人、画家对他更是高山仰止,他逐渐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化符号,这个人就是嵇康。以嵇康为代表的一代名士风范被鲁迅誉为“魏晋风度”,成为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

每到夜半时分,洛阳城内总是回荡着这古朴而神秘的琴声,它怨恨凄恻如幽冥鬼神,风雨亭亭似戈矛纵横。弹琴的人就是魏晋时期的大名士——嵇康。相传,嵇康曾夜宿洛阳西南的华阳亭,一位神秘过客将这首神曲——《广陵散》授予嵇康,并且叮嘱嵇康绝不传于他人,神曲似乎找到了它真正心仪的主人。古书上说,嵇康为人肃肃如松下风,醉酒时倾倒若玉山之将崩,因才华出众,嵇康年少时便成为名闻遐迩的大名士。他虽然官拜中散大夫却无心政治,而寄情于山水之间。

南朝画像砖—竹林七贤

在距洛阳一百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座云台山,嵇康常常来此悠游盘桓、抚琴长啸。与他一道交游来往的有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和王戎等六位名士,他们无一例外名闻京师,因为七人常在云台山下的一片竹林聚会,人称“竹林七贤”。对于他们,竹林仿佛是一片净土,七贤在此对酒当歌、吟诗作赋,他们身着褒衣博带、宽袍大袖,酒酣耳热之时,或坦胸露背,或脱帽弃帻,不拘礼法。

竹林七贤的共同爱好是饮酒,酒几乎成为竹林名士最重要的生活特征。史载,山涛饮酒至八斗方醉,阮籍喝酒可以大醉六十日不醒,不过,喝酒故事最多的还是刘伶。有记载,刘伶饮酒一旦上了兴致,会在家中脱衣裸体,放达自乐,登门拜访的人讥笑他有失体统,刘伶不以为然,醉眼朦胧地说道:“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诸位为什么钻进我的裤子里来?”为什么饮酒之风此时如此盛行呢?这其中,既有对生命强烈的留恋,也有对死亡突如其来的恐惧。

傅刚 :统治者对士人当然首先是拉拢,拉拢不了当然就是杀,所以当时有所谓的一日之间名士减半的这样一种说法。

正始元年,少主曹芳即位,他的叔叔曹爽与元老司马懿一道辅政。曹氏与司马两大政治集团矛盾日益激化。正始十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开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政变控制了京都。在随后的大规模政治清洗中,前后被杀者多达数千人,天下震动。从此以后,司马家族全面掌控了曹魏的军政大权。残酷政治斗争带来的死亡恐惧深深地笼罩着名士阶层。

梁满仓:一些知识分子呢有意的就避开这种复杂的政治斗争去到竹林、到一方净土,去韬光养晦。

南京博物院珍藏着描绘竹林七贤的稀世珍宝——南朝画像砖。这是画像砖的拓片。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就此已经研究了多年,竹林七贤以嵇康、阮籍、山涛为代表人物。嵇康为曹魏姻亲,娶长乐亭公主为妻,山涛则与司马懿之子——司马昭是表兄弟,而阮籍则是曹魏名士、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七贤的出处志向虽然各不相同,但他们都选择了在竹林饮酒来躲避政治风险。只有竹林这片净土,稍稍可以遮蔽腥风血雨。仔细看来,除了竹林七贤以外,画面还多了一个人,与坐姿散漫、赤脚露腿的七贤完全不同。这位与七贤同处一室的人,名叫荣启期,是春秋时代的隐士。他为什么会和相隔近千年之久的魏晋名士作竹林之游呢?

11. 向秀是哪里人

1.嵇康

当得起魏晋风流名号的,首推嵇康。原因有三:一是真正意义上的美男子,二是不与权贵合作,三是慷慨赴死,从容就戮。

嵇康是健康型美男子一枚,不同于只有颜值的柔弱小鲜肉。史载嵇康身长七尺八寸,约等于今天的一米八多,容止出众、风姿特秀,举止萧洒,气度爽朗俊逸。他的好基友山巨源经常痴痴地盯着他看:“岩岩若孤松之独立。”他曾经在山上采药,山野樵夫看见了,以为是遇见了仙人。

嵇康是美男子,同时却也是极品邋遢宅男。据嵇康自我招供,头面往往一月半月才洗一次,头皮又闷又痒才洗一次头,常赖床,连小便也强忍着,身上养了不少跳蚤虱子。没事就摸一只两只出来捏死它,听响。

嵇康广习诸艺,擅弹琴。正始年间经常与阮籍、山巨源、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等人呆在竹林里,弹弹琴,喝点小酒,谈玄说道,讨论一些有关老庄的哲学问题。有时也说些惊世骇俗的出格的话:“非周公而薄孔子。”

除了弹琴,尤其值得一说的是他还喜欢打铁。他喜欢在自家门口一棵茂盛的大柳树下打铁,给他拉风箱的是魏晋另一个名士向秀。两人一个拉风箱,一个锻造铁器,旁若无人。

钟会曾经向嵇康求教,那时钟会还是个无名小卒,所以只敢把文章远远地丢进嵇康住所,不敢与嵇康见面,不知嵇康有没有看到钟会丢进来的文章,总之,嵇康没有理会他。后来钟会因为平蜀有功,成了司马昭面前的红人,终于有了去见嵇康的胆子了,于是亲自登门拜访,当时嵇康正打铁呢,同样没有搭理他。钟会站在一旁看了许久,实在没趣了,才转头回家去。

嵇康娶了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官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司马昭当权,就归隐不仕。他的好友山巨源推荐他出来做官,他就写了一封公开信——《与山巨源绝交书》,信中把山巨源骂得猪狗不如,与山巨源公开决裂。

嵇康的另一好基友吕安被人陷害,曾经受过嵇康冷落的钟会趁机在司马昭面前煽了一把风点了一把火,结果嵇康也受到牵连,两人同时被处死。

临刑前,嵇康神色不稍变,要来一把琴,弹了一曲《广陵散》,从容就戮,时年四十岁。

2.阮籍

阮籍同样是竹林七贤之一。

阮籍擅长啸,据说他啸歌的时候,声闻一两里远,中气足得很。

阮籍还擅长作青白眼,就是看到他看顺眼的人,就作青眼;看到他看不顺眼的人,就作白眼。他翻白眼,据说能翻到你看不到一点黑眼珠子。阮籍居母丧期间,好朋友嵇康上门吊丧,他就青眼有加,两人就在灵堂上喝着酒弹起琴来。嵇康的亲哥哥嵇喜也上门表达哀悼之意,只因为嵇喜是朝中高官,阮籍就对着他翻白眼,理都没理他。

居丧期间饮酒食肉,这在当时是严重违背孝道的,所谓居丧无礼。但阮籍他就做得出来,不是因为他不孝,人家说了:“礼教难道是给我这种人设置的吗?”

阮籍嗜酒如命。他听说步兵厨中存了数百坛美酒,他就请求调去做步兵校尉。

阮籍家邻居有一美艳妇人,当垆卖酒,阮籍经常去喝酒,喝醉了就躺在美妇人身边,关键是她老公也放心,一点不吃醋。为什么呢?据她老公说,他暗中观察了很久,他俩很纯洁,除了喝酒啥事也没有。

嵇康见了当官的如钟会,是不理睬,阮籍则是狂放无礼。在司马昭面前,其他人都端着,一副恭谨庄重装逼样,唯有阮籍,箕踞而坐,饮酒啸歌。

司马昭想和他结为儿女亲家,就派人登门提亲,人一来,阮籍就喝醉,再来,还喝醉,阮籍连醉了六十天,来人一直没有机会提亲。

3.刘伶

刘伶也是竹林七贤集团成员。

嵇康是天生丽质却天生不喜打扮,或者说是天生喜欢扮丑。而刘伶则是天生矮矬丑,形容憔悴枯槁。但他并不自卑,而是悠闲自得,一副睥睨八方、邈视群伦的神态。

嵇康信老庄,讲究养生之道,喝点小酒,追求的是酒至半酣。阮籍一醉六十天,醉卧妇人榻。而刘伶则几乎是无时无刻不在醉乡中酣眠。

刘伶凡外出,必然提着一壶酒,走到哪儿喝到哪儿。身后还带着一个扛着一把锄头的书僮,书僮的使命是,刘伶一旦喝死了,立即挖坑把他埋了。

刘伶有暴露狂倾向。他一旦喝醉了,往往赤身露体,客人来了也不以为意。有人指责他无礼,他的回答是:“我以天地为我的房子,这房屋则是我的裤子,你们为什么钻到我裤裆里来了?到底谁无礼了?”

刘伶妻子对他嗜酒无度很头疼,多次劝说无效,有一次终于发狠,把家里的酒藏起来,把酒杯酒壶全都打得稀巴烂。刘伶酒瘾上来缠着老婆要酒喝,老婆不给,刘伶说:“你让我禁酒,但我自己禁不了啊。不如在神灵面前发个誓,从此戒酒。”而神灵面前发誓,需要备办酒席做贡品。他妻子信了他的鬼话,还喜孜孜备了一桌酒肉。刘伶对着虚拟的鬼神,顶礼祝祷:“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刘伶竟然是在劝鬼神切莫听妇人之言。礼毕起身,大快朵颐,把供桌上的酒肉一扫而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