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修边幅,在某些人来说,或许是“艺术”,但作为一个正常人,最起码做到“五讲四美”;也许我这么说,有人会说:“过时了。”真的过时了么?
一个思维敏捷,观点明晰,能说会道的高学历、高知识分子 ,硬要装得邋邋遢遢、蓬头垢面,“抛弃优越的工作”不做,以捡垃圾(不是歧视捡垃圾的民众)“为生”,这是否可以说是“玩世不恭”?
沈巍“同志”的所作所为,是值得提倡还是值得效仿?答案应该是不置可否的!
理发就是理发,把头发“剪短”了,这会升级到“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沈巍“同志“可以自由自在的捡垃圾,难道所有的人也要神经兮兮跟着捡垃圾,以其为“资本”博取大众眼球?
如果社会多出现几个“沈巍先生”,大家还这么费劲去关注吗?
“物以稀为贵”罢了,“象征意义”按下不表吧!
沈巍先生今天被车接走,洗了澡理个发去办理了新的身份证,经历了这一番意想不到的爆红以后,想必会对沈先生带来很大的感悟(一般人估计受不了这么严重的刺激),人生除了读书可以受益,还要经事做为历练,这两件事,沈先生都做到了!
谁能预测到开头,谁又能预测到结局,不是最重要,对于沈巍先生而言,这轰轰烈烈好似烈火烹油的十天胜却了大多数人的一生,令人感叹生命的不可思议,无才可以补苍天,枉入红尘许多年,经此如梦如幻令人晕头转向仿佛青蛙跳出井底的折腾,也许沈先生大有醍醐灌通任督二脉之感(个人臆测)。
给沈先生时间,让他做最忠于自己内心,最理性的思考与判断,去面对人生的下一站!
今天看到有个杜子建评论沈巍的短视频,请问杜子建和沈巍有可比性吗?哪个更受大家欢迎?
从来没喜欢过杜子建,感觉他六根未净,过于追逐利益,沽名钓誉;纵使有过人的天赋,也不过是蝇营狗苟的平庸之辈,彻头彻尾的文学青年,昙花一现的小人物;迟早会遭人鄙夷、厌烦与唾弃。
杜子建以曲折离奇的经历火了一把,前几年,出书、办公司、上节目不亦乐乎,类似于企业老总了!但很快颓势尽显,江河日下,现在几乎寂寂无名了;突然又录制了几个小视频,企图依沈巍转型激活曾经的“杜粉”,招式老套、故伎重演、令人作呕。
杜子建头脑灵活,擅长审时度势,发展了千万的粉丝,但号召力弱;慈因个人成名之日忙于捞钱赶场,很少充电学习,所以尽管人前也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内容空洞乏味,属陈词滥调,于网络再难荡漾一丝涟漪,激发不子粉丝的热情与活力了,长此以往,成了被调侃的对象!
沈巍一炮而红后,并没大张旗鼓地攫取利益,收入增加了就捐款孤儿院,日子安定下来了就回家看母亲;而且故地重游,去曾经流浪的地方拾荒,回忆漂泊的日子;尽管来去匆匆,还是强调读书学习。
二人红火后的表现大相径庭,粉丝忠实地、一如既往地追捧沈巍就是因为他的不妄初心之举,再加上“真名士,自风流”的不因循随俗的作派;“腹有诗书气自华”,沈巍没借助任何人来使自己光彩照人!
沈巍能享受一路繁花至今,取决于真才实学的功夫,先进文明的环保理念,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与人为善的恢弘气度!杜子建在修养与内涵上无法望其项背!
杜子建这人没听过,不予评价,今天就只说说这沈巍。。。目前,沈巍正在四川游览祖国大好河山,顺道传播国学。先说眼下,行万里路,说万卷书,哪一个不是正能量?再回溯沈巍之前被人饱垢非议的流浪拾荒。。。流浪违法不?不违法。拾荒违规不?怕国家还要鼓励。至于其品性,今天就不谈了。因为在金钱社会太稀缺,已达凤毛麟角地步。。。沈这种人生转变,如果仅从近100年中国历史中寻找参照物,还真不好找,必须从5000年华夏历史上寻觅,才能看出端倪。如姜子牙,如苏武,如孔丘,如诸葛孔明,降低标准,也似济公,洪秀全。。。很多人质疑沈巍不是国学大师,好,今天咱先说说这个。在沈未火之前,全国有几个人知道国学是什么玩意?是沈令国学重现人们视野。再说句难听的话,非专业人士,又有几人能知道3个以上国学大师的名字?沈在此领域应该属领袖级别的人物。。。再谈谈现在沈做直播,有人眼红了。眼红什么?这叫新经济,同样合法,典型知识改变命运。。。最后说两句,沈可能不是被我们高估了,恪恪相反,有被大家严重低估嫌疑。或许,沈不仅是一个中国的文化大师,他可能是更配享誉世界文化大师的巨儒。。。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