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昉是女的吗
给你详细介绍一下吧,主要是起源于作品。
唐周昉·《挥扇仕女图》卷
《挥扇仕女图》卷,又名《纨扇仕女图》。藏故宫博物院,相传为唐周昉所绘。绢地,不论从主题还是画面来看,都突破了六朝以前有着浓厚鉴戒意义的列女、孝妇、贤妃、圣后等题材的妇女画束缚,而描写了贵妇的现实生活。
画卷长204.8厘米,高33.7厘米,绢地,签条由乾隆亲笔御书“唐人纨扇仕女图内府珍藏”11字。设色画贵妇女官等13人。主人公是头带莲花冠、身穿红衣及粉色绿团花长裙的贵妇,坐于靠背椅上,右手执绿色纨扇,左手扶椅圈,头微低,若有所思。对面立一头戴幞头、身穿灰紫窄袖盘领长袍、腰束朱带者,手摇金凤鸾纨扇,为贵妇消暑。贵妇背后二宫女,一持水盂,一持花盆,等候吩咐。一女侍和一侍童抱琴离去。再后男侍持镜,宫女对镜梳妆。其后是三人坐于毡上,宫女和侍童正在引线或绣花,另一宫女倚坐于绣架之旁,左手支颔,作锁眉沉思状。最后一景是宫女背坐于四足登上,右手执扇,扭头顾眄倚树而立的宫女。整幅画面除了一树之外,没有任何衬景,突出了人物形象。其中九妇皆面庞圆胖,短眉平直,眼小微阖,樱桃小口,表情冷漠、忧郁。此卷用笔简练刚劲,硬直凝重,色彩鲜艳浓郁,充分反映出唐代染撷工艺的高度成就。
周昉字仲朗,长安人,出身于贵族。其绘画“初效张萱,后则小异”,大致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的40余年(公元762-805年),所作“水月观音”的形象,世称“周家样”。后人评其画为“古今冠绝”。”。《宣和画谱》记载周周昉画目计72件,属于仕女画题材的约30有余,其中有一件“纨扇”。《清河书画舫》可能据此订为周日方之作。这种结论是否正确?我们可研究一下此图描写的人物究竟是唐代哪一时期,从出土实物和文献记载可以了解;初唐与隋代接近,穿紧袖衣,尖头靴,天宝末年便易为“小头鞋履窄衣裳”(白居易诗《上阳白发人》),至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时世宽妆束”(同前),说明唐代衣服由紧、窄向宽变更,这是非常清楚的。察看此图女官、宫女及贵妇的衣服,便知它不是紧袖尖靴,也不是长袖曳地的宽妆束,而接近“小头鞋履窄衣裳”的时代特征,应属开元时代(公元713-741年),较周周昉生活创作的时代略早。目前,有些专家学者认为周周昉的代表作是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簪花仕女图》(也有人不同意此说),而《簪花仕女图》上的高髻宽妆、肌体丰肥的贵妇形象与此卷丰腴适中、襟袖窄小的形象有所不同。其用笔设色也迥然有别,显而易见的是:两图绝非出自同一人的手笔。
此卷中贵妇、女侍的身材丰腴、面庞浑圆不是偶然的。关中地区妇女易丰肥,与江南地区妇女多纤弱这一点不同,以丰肌秀骨的杨太真妃作美女典型,逐步形成了崇丰肌美女的审美观。在这种社会风尚熏陶下终于涌现出张萱、周周昉等绘曲眉丰颊之贵族女性的仕女画家。而《挥扇仕女图》的作者可能早于张、周,从其高度艺术水平来看,也应是名家之作。
2. 周昉是什么
苏轼曾云:“深宫美人百不知,饮酒食肉事游戏”,这正是对《簪花仕女图》的绝妙写照。图中描绘的主要情景是唐代贵妇休闲游园赏花。周昉通过对仕女们服饰、神态、表情、举止及仕女周边环境的细致描写,真实地再现了晚唐的社会风貌。也许你不认可她们的社会价值,但不可否认她们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簪花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中弥漫着晚唐的奢靡之风。
颔首低眉,衣着华贵,举止优雅,神情怡然。很显然,画家描绘的并不是寻常百姓家的女子,而是唐宫里的贵妇人。或头戴牡丹、或手拿拂尘、亦或是轻提肩领,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是对深宫生活的真实刻画。辛夷花烂漫,福菻犬轻跃,丹顶鹤起舞,一个个都是贵族的宠儿,一个个都是身份的象征。宫中贵妇们游园漫步,好不自在!也许是盛唐遗留下的风度,或是安史之乱后的精神麻醉,“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深宫贵妇们的奢靡是前朝文武的另一面,也是社会百态的写照——他们恨不得及时行乐,恨不得整日歌舞升平,恨不得自在温柔乡。
细看画卷,每位贵妇的服饰、头饰并不相同,有饰金步摇,有配金花子,有着朱披风,有踩重台履。服饰的华贵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直接体现。再想背景,安史之乱后,统治者们为了粉饰太平,提倡所谓“文治”,也吻合了当时百姓饱经战乱、渴望安宁的心情,宴游的风气从此大开,奢侈之风成为天宝以后统治者崇尚的对象。“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也许周昉的看法与杜甫的看法是一致的,他们 目之所及,处处是中唐以后的奢靡之风。
《簪花仕女图》中弥漫着晚唐的懒散之风。
如果给你一个选择,是赏花遛狗还是辛苦劳作,我想大都会选择前者吧。但是将这件趣事放在不同的时代便有不同的响应,如果在兴盛时期,赏花遛狗是理所当然的富民写照,而如果在衰败时期,这件事便被认为是懒散的,对世界是消极的。在盛唐时期的《捣练图》中,仕女们 辛勤劳作,注意,这是在盛唐时期,她们衣着简单,专注于工作。而处于晚唐时期的仕女们却将自己沉醉于无所事事之中,这显得未免有一些突兀,与时代不相符。
捣练图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元稹对晚唐仕女们的评价,她们是将自己的命运交付于君王的,她们认为自己与国家是无关的,她们是养在深宫中的。作为晚唐的深宫仕女,追求于宴游,着迷于赏花遛狗,不屑于劳作生产。她们其实也是晚唐安史之乱后的产物之一,她们并不想懒散,只是她们更不想痛苦,只想在懒散中沉醉自我。或许,在当时的晚唐,不只她们,还有她们的家人朋友们都是如此,沉醉于懒散之风中。
《簪花仕女图》中透露出旧风气的衰落与新风气的兴起。
周昉画该画,用笔朴实,气韵古雅,描写几位衣着艳丽的贵妇春夏之交赏花的情景,向人们展示了几位仕女在幽静而空旷的庭院中,以白鹤、蝴蝶取乐的闲适生活。虽然她们在逗犬、赏花、戏鹤、捕蝶,看上去悠闲自得,但是透过外表神情,可以发现她们的精神生活不无寂寞空虚之感。深宫的妇人总是这般,她们怕着君王远离,怕着自己孤苦无依,而却又不得不去直面这现实,物质上的享受从来代表不了精神上的欢愉。
手执团扇的仕女
如果再细看这幅画,我们不难发现在仕女中有一位手执团扇的仕女。相比之下,她衣着和发式不为突出,但神情安详而深沉,与其他嬉游者成鲜明对比。也许,用现在的话来讲,她算是晚唐仕女中的一股清流了。她不似“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的娇娇女,也不似“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的富贵女,她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够再平凡,平凡到足够代表一个时代的仕女。通过她,画家向我们展示了晚唐时期社会中出现的一种新气象,即从宏丽向婉约的转变。
“黛眉深蹙座画屏,遥怨常思秋月明。轻许再见难相见,最是有情总无情”。仕女们游园赏花,她们是有情的,但情深不知所归,情切不知所属。如果她们早生一百年,便不再是凄寂忧苦;如果她们未经安史之乱,或许未见得无情。
她们从画卷中缓缓走来,姿态优雅,容貌俊秀,乘着时代之风,挽着时空之浪。与她们相遇,我们会发现晚唐的点滴之态,她们作为深宫美人,虽然百不知,却无不体现出她们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她们是晚唐时代的一部分,她们身上散发着晚唐社会风气,她们是我们眼中的局里人。
3. 周昉什么时期
有关系。唐代的都城长安在陕西,而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画家们以积极入世的行乐观密切地关注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尤其热衷于表现贵族妇女闲逸的生活方式,单调而悠闲的生活情调。张萱、周昉是这一时期著名的仕女画家。周昉笔下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代表了唐代宫苑仕女画在形神兼备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4. 周昉的作品
1、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描绘了汉隋之际的十三位帝王,其中既有文治武功颇有建树的开国之君,如刘秀、曹丕、司马炎、杨坚等;也有因沉迷酒色或暴政亡国的天子,如陈叔宝、杨广等。整幅作品,设色典雅,笔墨精微,画家通过对面部神情、穿着打扮的细致刻画,呈现出一幅精彩的人物群像。其艺术成就可谓初唐人物画的最高水平。
2、《步辇图》是描写唐太宗在贞观十五年,为了政治上的原因,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国王松赞干布的事。画面中的唐太宗李世民看起来很严肃,俨然是一位冷艳的美男子。他坐在“步辇”上,“步辇”是一种座椅,由六个宫女抬着。
3、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又名《天王送子图》、《释迦降生图》)是唐代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创作纸本墨笔画,一说宋人摹本。该作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4、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原作已佚,现存的是宋代摹本,绢本设色,因金章宗完颜璟判断失误而题为宋徽宗摹本,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图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752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5、周昉《簪花仕女图》《簪花仕女图》传为唐代周昉绘制的一幅粗绢本设色画。作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画中描写了六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
5. 周昉作品图片
周昉(公元8世纪-9世纪初),唐代著名画家,字仲朗、景玄,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出身显贵,先后任越州、宣州长史。 能书,擅画人物、佛像,尤其擅长画贵族妇女,容貌端庄,体态丰肥,色彩柔丽,为当时宫廷士大夫所喜爱。 他是中唐时期继吴道子之后而起的重要人物画家。
是当时有名的宗教画家兼人物画家,早年效仿过张萱,后来加以变化,别创一体。周昉创造的最著名的佛教形象是“水月观音”。 他的佛教画曾成为长期流行的标准,被称为“周家样”。传世作品有《簪花仕女图》卷、《挥扇仕女图》卷、《调琴啜茗图》卷等。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