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在梳发时往往要涂抹头油一类的东西,既可润发护发又能在绾发时防止发丝散乱。明代《天启宫词》中记载:宫眷捣桑叶取汁,杂诸香物,贮之银海,用以饰鬓。银海,小银盂也。惟客氏令美女数辈,各持梳具,时时环侍左右,偶欲饰鬓,辄以梳具入口,挹津唾用之,昏暮亦然。自谓此方传自海外异人,名曰群仙液,能令老无白发。
以桑叶汁杂以各种香料制成的头油,想必搽于发鬓定会芬芳沁人,也有护发的药用功效。而客氏的“群仙液”是否有不生白发之效实不可考,然从现在的个人卫生方面考虑,却实在让人无法接受。
胭脂水粉亦是宫中女子必备的化妆品。明代宫中女子在闲暇时会自制饰面的化妆品,如珍珠粉、玉簪粉。
《天启宫词》中记载:宫眷饰面,收紫茉莉实,捣取其仁,蒸熟用之,谓之珍珠粉。秋日,玉簪花发蕊,剪去其蒂,如小瓶然。实以民间所用胡粉,蒸熟用之,谓之玉簪粉。至立春,仍用珍珠粉。盖珍珠遇西风易燥,而玉簪过冬无香也。此方乃张后从民间传入者。有宫眷泻荷叶中露珠,调粉饰面。梳洗时,以刺绣纱绫阔幅,束胸腹间,名主腰。
可见,不同时节用不同的妆粉,而花朵是制作妆粉的主要原材料。胡粉,即铅粉,明代最常见的化妆用粉,有一定毒素,长期擦涂会对皮肤有一定的损害,而加热蒸熟则是古人想出的减轻或消除毒性的方法。到了明代,人们已将玉簪花作为盛粉的容器,将铅粉填充入玉簪花蕊中一起熏蒸,不仅去除毒性,更能使花蕊的馨香沁透入粉中,用这样的香粉饰面,更是清香怡人。再以清晨荷叶上采集来的露珠调粉上妆,则更是一桩极为清丽雅致的香奁韵事了。
前面的答主已经说过了胭脂水粉、头油等,我来补充谈一谈香水和沐浴露。如今人常用香水一样,古人亦喜在沐浴梳洗后用香水熏染,保持周身能有悦人的香气。古代的香水多为花露,明末清初著名文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记述:
富贵之家,则需花露。花露者,摘取花瓣入甑,酝酿而成者也。蔷薇最上,群花次之。然用不须多,每于盥浴之后,挹取数匙入掌,拭面拍体而匀之,此香此味,妙在似花非花,是露非露,有其芬芳而无其气息,是以为佳,不似他种香气,或速或沉,是兰是桂,一嗅即知者也。
花露是以鲜花为原料蒸馏而成的香水,以此法所制的香水中,蔷薇花露当为上品。洗脸或沐浴后,舀出一小勺花露轻拍在脸上身上,确实是件优雅奢侈之事,但恐怕对于富贵之家已司空见惯。
李渔在言及花露后,又说“其次则用香皂浴身,香茶沁口,皆是闺中应有之事”,想必在明宫闺阁亦是寻常之事了。除了作为香水,蔷薇露还有一个作用,在宋元时期,女子便以蔷薇露调和妆粉,作匀面上妆之用。相比于用荷叶露珠调粉饰面,此法定会让宫装丽人两腮生香。
宫词中有诗:“香汤百种早澄清,任取金盆渐次倾。闻得内家刚浴起,一杯古剌水先呈。”香汤为沐浴所用,而且种类很多,要在帝王、后妃沐浴之前以金盆盛好以备取用,沐浴之后要先将准备好的一杯古剌水呈上。所谓古剌水,据《万历野获编》记载:“今禁中诸香,极重古喇水,为真龙涎之亚,共价超苏合油、蔷薇露加倍。”可见这是宫中一种十分名贵的香水,其价格是苏合油、蔷薇露等香露远不能及的。
清人所著《本草纲目拾遗》中亦辑录了有关古剌水的一些内容:
……古剌地名。古剌水乃三宝太监所求得之物,天下止有十八瓶。其瓶以五金重重包裹,其近水一层,乃真金也。水色如酱油而清,光可鉴,以火燃之如烧酒有焰者真。其性大热,乃房中药也。妇人饮之,香沁骨肉。性凉、泽肌肤、明目、疗青盲、开瞽、功同空青,治热症有效。以茶匙滴汁入汤浴,能令香气透骨不散。不管这“一杯古剌水”是用作沐浴、饮用还是香水,总之应是帝王后妃沐浴梳洗所常备之物。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