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化妆品行业是否暴利?

218 2022-06-05 09:01 陈有

我认为非常暴利!

SK-II著名的在中国零售价格为560元,而其制造成本仅为人民币6.5元。就算研发成本都加进去,每单只成本也不超过人民币10元。资生堂650元/50克的眼霜连包装成本也只有10元不到。而欧伯莱那些150元左右的低端眼霜成本仅在3元左右。

原因一:化妆品生产的门槛低

以相宜本草为例。相宜本草的绝大部分产品生产外包,自有工厂主要用于研发、试生产、中试等用途,不进行批量生产。公司生产设备净值为78.35万元,其中最主要的设备为均质乳化机。2011年,相宜本草自有工厂生产产品82.5万件,若以平均售价计,可实现销量约2400万元。固定资产周转率高达30次。

原因二:化妆品的原料简单

面膜的生产原料有水、精华成分和无纺布。其中精华成分为化学综合剂,含有玻尿酸、胶原蛋白及乳纳酸。

相宜本草的原料中最主要的是油类、蜡类、酯类及它们的衍生物类,占总生产成本近10%。其他还包括一些天然提取物、功能添加剂等。

  

那么化妆品的成本在哪里?

化妆品最重要的一块成本通常在包装上面。相宜本草的包装材料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55.57%,几乎是原材料的两倍。2009年,美即面膜的包装物料成本占比为41.6%,与原材料成本相当。

化妆品的生产工艺也不复杂,无外乎加热、搅拌、乳化、冷却这几个最主要的环节。这些环节的生产周期都很短。

中国化妆品市场目前仍以护肤产品为主,其占化妆品市场的份额高达68.1%。相比全球化妆品市场而言,彩妆和香水的市场份额目前仍然较低。这也可以看出,我国化妆品消费的整体层次依然偏低。

化妆品的销售成本低,而品牌利润和渠道利润较高,这是大家抨击化妆品是暴利行业的重要因素。

按照行规,一款化妆品从工厂到零售终端,其价格至少被放大了10倍,远远高于服装行业1∶3的水平线。

  “其实产品都是一样的。”“80后”张磊(化名)如今也算化妆品行业的半个“老人”了,最近,他们公司有些产品在线上做促销。“同一款产品终端专卖店售价200多元,拉手、美团、高朋等团购网站上卖40多元,而淘宝秒杀价仅20多元。”张磊说。

  由于同款产品不同价格,引来一批老顾客的强烈不满,有些消费者甚至跑到门店要求退货。

  “公司不会傻到做亏本生意的,”面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疑问,张磊表示,“就算是淘宝的秒杀价格,公司也不会亏本,那个价格基本上就是产品的成本价。”

  化妆品分析师冯建军表示,在化妆品行业里,成本和终端价格比基本上是1∶10的比例。“这也差不多是化妆品行业里的行规。”

  最低拿货价1.5折

  据多位业内人士介绍,在化妆品行业,经销商拿货的折扣,根据品牌的档次,各不相同。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从品牌知名度较高的高端产品,到走大流通批发渠道的低端杂牌产品,经销商拿货的折扣区间,大概分布在1.5折~3.6折不等。

  总体而言,有形象代言人、品牌形象和服务团队的化妆品品牌,其拿货价基本分布在3.5折以上;一些品牌档次稍微逊色些的产品,其拿货价格分布在2.5折~3折之间;而一些毫无名气,甚至都没听说过的杂牌,拿货价格在1.5折~2折之间。

  “比较主流的化妆品品牌以经销商3.5折拿货为基准线。”冯建军表示,自然堂、卡姿兰这些品牌的拿货价是3.5折,珀莱雅的拿货价格为3.6折。

  “我们这里所有单品的拿货价格1.5折。”广州市利星化妆品有限公司(下称“利星”)OEM部黄经理介绍,由于公司以化妆品代工为主,虽然也有自有品牌茉莉雅,但公司并没有花大力气做推广,只要有人来拿货,全部以单品1.5折的价格出货。“我们只管卖,其他的全部不管。”黄经理说。

  黄经理的言下之意,1.5折的拿货价只是单纯的产品出货价格,产品安全、市场推广、退换货等,工厂一概不管。

  由此可见,不同折扣拿货价,不仅与品牌的知名度有关,也与经销商享受到的权利直接挂钩。

  拿货价3.5折以上的品牌,绝大部分都是比较正规的玩法,厂家与经销商之间有比较良性的市场互动;而拿货价在2.5折以上的一些品牌,相当于底价包销,厂家基本不会做营销推广;拿货价1.5折的杂牌,被称为“一脚踢”,厂家甚至连后续的安全问题都不会管。

  对主流品牌的经销商而言,100元的产品,35元和厂家结算,按照行业的普遍水平,代理商有30个点毛利。

  “如果算投资收益率的话,代理商拿35元,赚了15元。”冯建军表示,从账面上算,拿货折扣越低,代理商的利润越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