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长三角北翼强南翼弱,打造接轨上海示范区,浙

167 2022-06-18 22:43 应贤

不能说迟到,浙江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速度其实是非常不错的。不过上海和浙江之间的接轨,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准确的来说,杭绍甬三个城市的发展其实非常不错,只是沪杭线上的湖州和嘉兴地区发展不是太好。尤其是和沪宁线上的苏锡常相比,在经济发展层次上已经形成了落差。之所以会形成这种情况,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

第一,浙江省政府的发展战略和江苏省政府是有差别的。浙江的经济发展,相对独立自主,以民营经济为主。江苏的发展,采用的是主动承接上海的经济资源溢出,更为重视外资。所以相对来说,浙江和上海之间的经济关系,竞争性更强一些,江苏和上海之间协作更好。出于这种战略考虑,浙江省政府有意的限制了嘉兴和湖州对于上海地区的经济联系,防止浙江境内的经济资源被上海虹吸。

第二,嘉兴和湖州是浙江省内少数以平原为主的地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农产品的保障是以省为单位展开的。所以为了保障农业生产,不得不限制嘉兴和湖州地区的工业发展。

第三,出于巩固杭州和宁波两大城市的需要。杭州是浙江省会,当然要大力投入。宁波很早就被确定为副省级城市。本身又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和上海存在着天然的竞争。为了保障宁波的发展,浙江省政府势必要把资源更多的投入在杭甬线。这就自然挤占了对其他地区的投资。

总的来看,无论是选择与上海协调发展,还是独立发展,都是有利有弊的。浙江的方式保障了自身的经济独立性,也就使得在和上海进行经济协作的时候更有底气。当然问题就在于,浙北地区除了杭州以外,其他城市的产业发展层次都相对较低。宁波和绍兴近年的发展,也有走弱的趋势,这是值得关注的。杭州的情况不错,但是过于依赖阿里巴巴,有一定风险。江苏的模式最主要的优点就在于短期内迅速实现了产业的升级,但与此同时,由于过度依赖上海导致自身话语权削弱,并且在经济收益的分成当中处于劣势地位,这就导致在人均指标上,尤其是收入类和财富类指标上显著的落后于浙江。所以回过头来看,嘉兴的很多微观经济指标其实并不差,并没有和周边地区存在显著的落差,某些微观领域还略有优势。湖州的情况和嘉兴也差不多。

上海在去年推出了上海都市圈,将浙江的嘉兴和湖州纳入其中。可以认为通过这种方式,上海强化了对周边城市的控制。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年推出了所谓的合作示范区。无论如何,这将对于嘉兴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发展时机已经错过,要追上苏州的水平,恐怕做不到。而且,农业保障用地始终是个紧箍咒,不可能因为划归上海都市圈,就马上的将大批耕地改为工业用地。前景是有的,但不会特别大。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浙江省内的经济结构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你在说什么?苏南地区提供土地让台湾人,新加坡人,浙江人开办企业得到的是什么,无非就是优惠后低廉的税收,老百姓还都是普通的打工者。他们的发展比浙江好?真是无知,GDP是什么?GDP普遍的收入法统计是工资,税收,利润和折旧之和,如果企业的老板不是本地区的,对当地的贡献无非就是就业岗位和税收,对当地老百姓的收入有什么影响?而且苏州和无锡的财政收入和GDP严重不匹配,苏州的GDP高于杭州,但税收却低于杭州,南京的GDP高于宁波很多,但税收只略高于宁波。不要说人均收入江苏低于浙江,就是人均财政收入江苏也低于浙江,如果江浙按GNP即国民收入的话,江苏更是远低于浙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