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成本管理的发展前景或发展趋势

236 2022-09-01 21:33 秦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改革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加入WTO,标志着我国企业与国际成功接轨,这也给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带来新的阶段。这个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观念上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普遍认识到,进行成本管理改革应当认真学习借鉴国际经济发达国家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经验,广开思路,博览众长,为我所用。同时要结合国情,加以吸收和深化。
  2、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向技术领域扩展,成本控制渗透到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
  一些企业推行了成本目标管理、价值工程和产品质量成本管理。在过去,成本管理只限于生产领域,对产品设计成本没有进行控制。其实,产品成本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产品设计是否合理。设计不合理、质量过剩会造成先天性浪费和损失。开展了成本目标管理后,在新产品设计之前,根据预期的售价减去目标利润和税金,求得产品的设计目标成本,以此控制产品成本,从而保证新产品不仅在技术上是先进的,而且在经济上也是合理的。我国一些大型企业在开展成本目标管理时,实行全过程、全部门、全员成本目标管理;把目标成本作为价值工程的奋斗目标,把价值工程作为实现目标成本的手段,从而使成本目标管理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开辟了新的途径。
  3、对传统产品成本核算作了改革,以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
  在改革中注意加强了成本会计基础工作的力度,并提出成本核算信息主要满足微观经营管理的需要,同时也要适应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成本核算要算为管用,以更好的满足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需要;区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使成本核算更好的满足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的要求。从具体改革内容上来看,企业对传统成本核算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1)推行标准成本制度
  在充分借鉴西方标准成本制度的同时,根据我国的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成本制度。其基本做法如下:
  ①预先制定各种产品应发生的各项目成本,作为职工努力的目标,及衡量实际成本节约或超支的尺度,实现成本的事前控制。
  ②在生产过程中将成本的实际消耗与标准消耗进行比较,及时揭示和分析脱离成本标准的差异,并迅速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以加强成本的事中控制。
  ③每月终了按实际产量乘各成本项目的成本标准,将求得的标准成本同计算出来的实际成本相比较,揭示各项目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查明责任归属,评估业绩,为将来的成本管理工作和降低成本的途径指出努力方向,实现成本的事后控制。
  ④在推行标准成本的同时,计算产品实际成本,以适应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并满足企业定价和行业间产品成本水平对比的需要。
  ⑤材料价格差异一般在库存存货和已消耗材料之间进行分配。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波动大,全部列入当期销售成本也不符合存货估你需要自己分析。相关网址;

商品,货币与市场研究

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商品价值是生产商品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商品价值是商品价格的本质,商品价格只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商品的价格只是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劳动量的货币名称。”生产商品花费了无差别的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形成价值;商品有了价值,才能用货币形式来表现,从而产生价格。因此,生产经营者应遵循价值规律,依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确定商品价格。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减低商品的价格,使商品变便宜”。


符合价格构成规律的要求。价格构成,指的是形成价格的各种要素及其组成情况。总的来说,商品价格由两大要素组成——生产成本和利润。商品的生产成本,包括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原料、能源、设备折旧以及劳动力费用等;商品的利润,则是劳动者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构成中的生产成本应当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平均成本或行业平均成本,利润应当是平均利润。按照社会平均成本(或行业平均成本)加平均利润制定的价格,便是商品的市场价格。一般情况下,生产成本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步降低;而由于平均利润率形成规律和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的作用,平均利润也会呈下降趋势。因此,生产经营者在制定商品价格时,还应体现价格构成要素变动的趋势。


考虑商品的供求状况。虽说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并非价格的决定因素,但供求关系的确会对商品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商品价格会下降;当供给小于需求时,商品价格会上涨。因此,生产经营者应参考商品的供求状况来确定商品的市场价格。


考虑商品的竞争状况。生产经营者根据商品的生产成本、利润和市场供求状况拟定的价格,只是自己主观的价格,现实的市场价格必须通过市场竞争才能形成(专利保护产品除外)。竞争者的多少和强弱,都会对商品价格产生重要影响。生产者往往是依据自己的利益来制定商品价格的,但其竞争对手则会根据自身的利益对这种价格作出反应,从而采取相应的价格决策,原价格拟定者又会调整其价格决策。同时,消费者也会对生产者拟定的价格作出反应,并采取相应的行为对策。因此,生产经营者在制定商品价格时,需要考虑商品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条件。


考虑货币供求状况和货币价值变动状况。商品的价值通过一定量的货币表现出来,就是商品的价格。既然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那么,其变化就既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动(成正比),又取决于货币价值的变动(成反比)。当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需求量而引致一般物价水平持续地较大幅度上涨和货币贬值时,商品价格必然上涨;反之,商品价格必然下跌。因此,生产经营者在制定商品价格时,还应考虑货币供求和币值变动状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